題徐縣丞善政後
我來休陽才數日,呶呶都頌徐侯德。
我問侯也果何如,龍鳳三年已在職。
是時丞相恢復初,生民瘡痍地荊棘。
侯也日夜費爬梳,解鞍憩馬對山色。
公餘縫掖坐高堂,滿紙吟詩寫胸臆。
汗牛充棟書五車,平生正賴稽古力。
誰憐羣吏雁鶩行,不敢面謾敢貪墨。
昨朝大府砦城壕,意欲森羅固區域。
侯也布令鹹爭趨,浮筏源源江水塞。
吾歙胡丞亦聯勳,杜門飢餓常乏食。
每抗上官陳是非,旁觀凜凜爲憂盡。
況侯本是同淮人,清白一心未易得。
權公文章天下奇,藻鑑妍媸誇正直。
何由善政傳無窮,竹帛易糜石不泐。
清朝儻遇使觀風,顯而用之衆所式。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休陽:地名,今安徽省休寧縣。
- 呶呶(náo náo):形容說話連續不斷,此處指人們紛紛稱讚。
- 龍鳳三年:指元朝至正十五年(1355年),因元朝末年農民起義領袖張士誠曾自稱「龍鳳皇帝」。
- 瘡痍(chuāng yí):創傷,比喻戰亂後的殘破景象。
- 爬梳:整理,梳理。
- 解鞍憩馬:解下馬鞍,讓馬休息,比喻官員休息或放鬆。
- 公餘:公務之餘。
- 縫掖:古代一種寬袖單衣,此處指穿着便服。
- 汗牛充棟:形容書籍非常多。
- 雁鶩行:比喻官員行列。
- 面謾:當面欺騙。
- 貪墨:貪污。
- 砦城壕:指城牆和護城河。
- 森羅:嚴密地排列。
- 浮筏:木筏,此處指運輸工具。
- 吾歙:指作者所在的歙縣。
- 聯勳:共同立功。
- 杜門飢餓:閉門不出,忍受飢餓。
- 抗上官:與上級官員抗爭。
- 凜凜:嚴肅,可敬畏的樣子。
- 同淮人:同鄉,淮河流域的人。
- 藻鑑妍媸:鑑別美醜。
- 竹帛易糜:竹簡和絲綢容易腐爛,比喻事物容易消逝。
- 石不泐:石頭不會裂開,比喻事物堅固不朽。
- 清朝儻遇:清明的時代如果遇到。
- 使觀風:指使者來觀察民風。
- 顯而用之:顯揚並使用。
- 衆所式:衆人所效法。
翻譯
我來到休陽才幾天,就聽到人們紛紛稱讚徐侯的德行。我問徐侯究竟做了什麼,原來他在龍鳳三年就已經在職了。那時丞相剛剛恢復權力,人民生活瘡痍滿目,地方殘破不堪。徐侯日夜操勞,整理政務,休息時對着山色放鬆。公務之餘,他穿着便服坐在高堂上,滿紙都是他吟詠的詩句,表達他的心聲。他的書籍多得可以汗牛充棟,正是依靠這些古籍的力量。他憐憫那些像雁鶩一樣排列的羣吏,不敢當面欺騙,也不敢貪污。昨天,他下令加固城牆和護城河,意圖嚴密地鞏固區域。徐侯的命令下,人們爭相響應,木筏源源不斷地堵塞了江水。我所在的歙縣的胡丞也與他共同立功,閉門不出,忍受飢餓。他經常與上級官員抗爭,陳述是非,旁觀者都感到敬畏。何況徐侯本來就是我的同鄉,他的清白一心實在難得。權公的文章天下聞名,他鑑別美醜的能力令人稱讚。如何能讓徐侯的善政傳揚無窮,雖然竹簡和絲綢容易腐爛,但石頭不會裂開。如果在清明的時代遇到使者來觀察民風,應該顯揚並使用徐侯這樣的人,衆人都會效法他。
賞析
這首作品讚頌了徐縣丞的德行和政績,通過對比戰亂後的瘡痍景象和徐侯的勤政愛民,突出了他的清廉和能力。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比喻和典故,如「汗牛充棟」形容書籍之多,「雁鶩行」比喻官員行列,以及「竹帛易糜石不泐」來強調徐侯善政的不朽。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徐侯的敬佩和對清明政治的嚮往。
唐桂芳
元明間歙縣人,一名仲,字仲實,號白雲,又號三峯。唐元子。少從洪焱祖學。元至正中,授崇安縣教諭,南雄路學正。以憂歸。朱元璋定徽州,召出仕,辭不就。尋攝紫陽書院山長。卒年七十有三。有《白雲集》等。
► 302篇诗文
唐桂芳的其他作品
- 《 暑中有懷叔固時留武林 》 —— [ 元 ] 唐桂芳
- 《 贈李鍊師古體一首 》 —— [ 元 ] 唐桂芳
- 《 題陸孔昭菊逸齋 》 —— [ 元 ] 唐桂芳
- 《 伏讀高昌僉憲公唐律十二首愛其清新雄傑殆本天成非吟哦造次可得韓退之慕樊宗師文蘇子瞻擬黃魯直體惟其有之是 》 —— [ 元 ] 唐桂芳
- 《 笪本可爲祖母病行禱婺源中途五鶴導舞默有懸應歌以送之 》 —— [ 元 ] 唐桂芳
- 《 送王伯恂兼寄南院諸御史 》 —— [ 元 ] 唐桂芳
- 《 雨中有懷王達善鬍子嘉舒仲㶷趙伯庸暨張觀海楊玄同二高士 》 —— [ 元 ] 唐桂芳
- 《 鑿池覔金鯽四首 其三 》 —— [ 元 ] 唐桂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