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家弟誠之

道行不得且棲遲,一唯誰傳魯仲尼。 瑞世不求麟鳳質,急難空賦鶺鴒詩。 玉堂金馬知何處,白石清泉有素期。 但使平生忠義在,樂天知命復奚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棲遲:停留,居住。
  • 一唯:一味的,完全的。
  • 魯仲尼:指孔子,名丘,字仲尼,魯國人。
  • 瑞世:吉祥的時代。
  • 麟鳳質:麒麟和鳳凰的品質,比喻傑出的人才。
  • 急難:危急困難的時刻。
  • 鶺鴒詩:《詩經》中的一篇,比喻兄弟情深。
  • 玉堂金馬:指高官顯貴。
  • 白石清泉:比喻清靜幽雅的環境。
  • 素期:平素的期望。
  • 樂天知命:順應天命,安於現狀。

翻譯

如果道路行不通,就暫且停留居住,一味地追求誰能像魯國的仲尼那樣。 在這個吉祥的時代,不求成爲傑出的人才,危難時刻空自吟詠兄弟情深的詩篇。 高官顯貴的地位不知在何處,清靜幽雅的環境纔是我平素的期望。 只要保持平生的忠義之心,順應天命,安於現狀,又有什麼可疑慮的呢?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於人生道路和命運的深刻思考。詩中,「道行不得且棲遲」展現了作者在面對困境時的從容態度,而「一唯誰傳魯仲尼」則表達了對孔子那種堅定追求的敬仰。後句通過「瑞世不求麟鳳質」和「急難空賦鶺鴒詩」的對比,揭示了作者在吉祥時代不求顯達,而在危難時刻卻懷念兄弟情誼的複雜情感。最後兩句「玉堂金馬知何處,白石清泉有素期」以及「但使平生忠義在,樂天知命復奚疑」則強調了作者對於忠義的堅守和對命運的順應,體現了其超脫世俗、追求內心平靜的理想境界。

段克己

克己,字復之,河東人,世居絳之稷山。幼時與弟成己並以才名,禮部尚書趙秉文識之,目之曰「二妙」,大書「雙飛」二字名其裏。金末以進士貢。北渡後,與成己避地龍門山中,餘廿年而卒,人稱爲遁庵先生。泰定間,孫吏部侍郎輔合克己、成己遺文爲《二妙集》,刻之家塾。臨川吳澄爲之序曰:河東二段先生,心廣而識超,氣盛而才雄。其詩如:「冤血流未盡,白骨如山丘。」「四海疲攻戰,何當洗甲兵。」蓋陶之達,杜之憂,兼而有之者也。 ► 1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