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江紅 · 遁庵主人植菊階下秋雨既盛草萊蕪沒殆不可見江空歲晚霜餘草腐而吾菊始發數花生意悽然似訴餘以不
雨後荒園,羣卉盡、律殘無射。疏籬下、此花能保,英英鮮質。盈把足娛陶令意,夕餐誰似三閭潔。到而今、狼藉委蒼苔,無人惜。
堂上客,頭空白。都無語,懷疇昔。恨因循過了,重陽佳節。颯颯涼風吹汝急,汝身孤特應難立。漫臨風、三嗅繞芳叢,歌還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遁菴主人:指隱居的主人。
- 草萊蕪沒:草木襍亂,被掩蓋。
- 英英鮮質:形容菊花清新、鮮豔。
- 盈把足娛:滿手拿著足以娛樂。
- 陶令意:指陶淵明的意趣。
- 三閭潔:指屈原,因其曾任三閭大夫。
- 狼藉委蒼苔:形容菊花凋零,散落於青苔之上。
- 懷疇昔:懷唸過去。
- 颯颯涼風:形容風聲。
- 三嗅:多次聞。
繙譯
鞦雨過後,荒廢的花園裡,所有的花卉都已凋零,衹賸下殘破的律音。在稀疏的籬笆下,衹有這些菊花還能保持它們的清新和鮮豔。滿手拿著這些菊花足以滿足陶淵明的意趣,晚餐時誰能像屈原那樣純潔。然而現在,這些菊花凋零散落,無人珍惜。
堂上的客人,頭發已經斑白。他們都沉默不語,懷唸著過去。遺憾的是,重陽佳節就這樣過去了。涼風颯颯,急促地吹著你,你孤立無援,應該難以立足。我漫無目的地站在風中,三次深深地聞著這些菊花,邊歌邊泣。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鞦雨後荒園中的淒涼景象,通過菊花的凋零來表達作者對時光流逝和人生無常的感慨。詩中,“英英鮮質”的菊花與“狼藉委蒼苔”的對比,突顯了生命的脆弱和美好事物的短暫。結尾処的“三嗅繞芳叢,歌還泣”則深刻表達了作者對逝去美好時光的無限懷唸和哀傷。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元代詩人段尅己對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段克己
克己,字復之,河東人,世居絳之稷山。幼時與弟成己並以才名,禮部尚書趙秉文識之,目之曰「二妙」,大書「雙飛」二字名其裏。金末以進士貢。北渡後,與成己避地龍門山中,餘廿年而卒,人稱爲遁庵先生。泰定間,孫吏部侍郎輔合克己、成己遺文爲《二妙集》,刻之家塾。臨川吳澄爲之序曰:河東二段先生,心廣而識超,氣盛而才雄。其詩如:「冤血流未盡,白骨如山丘。」「四海疲攻戰,何當洗甲兵。」蓋陶之達,杜之憂,兼而有之者也。
► 188篇诗文
段克己的其他作品
- 《 楊生彥衡袖初夏三數詩過余徵和雖勉強應命格韻枯槁深慚見知 其六 》 —— [ 元 ] 段克己
- 《 史伯友好禮齋 》 —— [ 元 ] 段克己
- 《 餘僑居龍門山十有餘年封張二子日從餘遊而貧又甚焉因寫所懷兼簡二子共成一笑 》 —— [ 元 ] 段克己
- 《 滿庭芳 其二 山居偶成每與文翰二三子論文把酒歌以侑觴亦足以自樂也 》 —— [ 元 ] 段克己
- 《 鷓鴣天 和答尋正道 》 —— [ 元 ] 段克己
- 《 馮弟自北山來出其舊所為詩百餘篇雖未暇盡讀嘗鼎一臠足知餘味吾弟離羣索居無師友之益能自道其所志葢絕無而僅 》 —— [ 元 ] 段克己
- 《 江城子 九月有感 》 —— [ 元 ] 段克己
- 《 暮春有感 》 —— [ 元 ] 段克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