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東園分韻得四字

至正八年夏,六月日踰四。故人海上來,朋遊若雲萃。 置酒婁東園,清陰障囂滓。談鋒落秋霜,炎飆變涼思。 盤餐雜疏□,令舉飛觴至。豈無絲與竹,相與樂文字。 西亭及野航,於焉得晚蒞。新題到畫壁,草木亦蔥翠。 浮生一萍流,驩會良未易。載歌《秋水篇》,周還緩歸轡。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yú):超過。
  • (cuì):聚集。
  • 囂滓 (xiāo zǐ):塵囂。
  • (biāo):疾風。
  • 疏□:此處可能指蔬菜或其他簡單的食物。
  • (shāng):酒杯。
  • 西亭:可能指婁東園中的一個亭子。
  • 野航:野外的小船。
  • (lì):到達。
  • 蔥翠 (cōng cuì):青翠。
  • 浮生:人生。
  • 驩會 (huān huì):歡樂的聚會。
  • 《秋水篇》:可能是指某篇描寫秋水的文學作品。
  • 周還 (zhōu huán):環繞,此處指漫步。
  • 緩歸轡 (huǎn guī pèi):慢慢地歸去,轡指馬繮。

翻譯

至正八年夏季,六月的某一天已經過了四點。老朋友從海邊來,朋友們像雲一樣聚集在一起。我們在婁東園設宴,清新的樹蔭遮擋了塵囂。談話如秋霜般鋒利,炎熱的疾風也變成了涼爽的思緒。盤中的食物簡單而雜亂,命令舉杯飲酒。雖然沒有絲竹音樂,但我們享受着文字的樂趣。西亭和野航,我們晚些時候纔到達。新的題字出現在畫壁上,草木也顯得青翠欲滴。人生如浮萍般漂泊,歡樂的聚會實在不易。我們載歌載舞,漫步吟誦《秋水篇》,慢慢地歸去。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至正八年夏季的一天,詩人與朋友們在婁東園的聚會情景。通過對比炎熱的天氣和清涼的樹蔭,以及秋霜般的談鋒和變涼的思緒,詩人表達了與朋友們相聚的愉悅和對文字藝術的熱愛。詩中「浮生一萍流,驩會良未易」深刻反映了人生的漂泊與歡樂聚會的難得,而結尾的《秋水篇》和緩歸轡則增添了詩意的深遠和歸途的寧靜。整體上,詩歌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友情和生活的深刻感悟。

姚文奐

元崑山人,字子章,號婁東生。博涉經史,闢爲浙東帥府掾。與郭羲仲、郯九成、顧仲瑛相唱和。有《野航亭稿》 ► 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