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穀篇

鳴鳩本鵠鵴,形狀鸘鳩殊。 江東呼撥穀,布穀江南呼。 桑間拂其羽,長與載勝俱。 一鳴雨霢霂,再鳴雨沾濡。 三鳴未及已,驚起耕田夫。 扶犁乃畢出,荷鍤爭前趨。 我聞少皞氏,鳳鳴來應圖。 紀官此司空,信爲德之符。 願言反淳風,聖世躋唐虞。 持此鳴鳩篇,遠獻王者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鳴鳩:布穀鳥的別稱。
  • 鵠鵴:古代對布穀鳥的稱呼。
  • 鸘鳩:古代對布穀鳥的另一種稱呼。
  • 撥穀:江東方言中對布穀鳥的稱呼。
  • 載勝:古代指布穀鳥的叫聲。
  • 霢霂:小雨。
  • 沾濡:溼潤。
  • 少皞氏:古代傳說中的帝王。
  • 司空:古代官職名,此處指少皞氏的官職。
  • 淳風:淳樸的風俗。
  • 唐虞:指唐堯和虞舜,古代的賢明君主。

翻譯

布穀鳥原本被稱爲鵠鵴,其形態與鸘鳩相似。在江東地區,人們稱它爲撥穀,而在江南則稱之爲布穀。它在桑樹間振動翅膀,與載勝的叫聲相伴。它的第一聲鳴叫預示着小雨的到來,第二聲鳴叫則伴隨着雨水的溼潤。當它第三次鳴叫時,農夫們被驚醒,紛紛拿起犁耙和鋤頭,爭先恐後地走向田間。

我聽說古代的少皞氏,他的到來伴隨着鳳鳴,這是應驗了圖讖的預兆。他設立司空這一官職,確實體現了他的德行。願我們能夠迴歸淳樸的風俗,讓這個聖明的時代達到唐堯和虞舜的盛世。我以此布穀鳥的篇章,遠獻給王者的都城。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布穀鳥的描繪,展現了古代農耕社會中人們對自然現象的觀察和理解。布穀鳥的叫聲被視爲雨水的預兆,象徵着農耕時節的到來,體現了人們對自然規律的尊重和依賴。詩中還融入了對古代賢明君主的嚮往,表達了對淳樸風俗和盛世景象的懷念與追求。通過布穀鳥這一自然意象,詩人寄託了對理想社會的深切期望。

淩云翰

元明間浙江仁和人,字彥翀。博覽羣籍,通經史,工詩。元至正間舉人。洪武初以薦,授成都府學教授。後坐事謫南荒。有《柘軒集》。 ► 80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