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竹杖詩

朝暉軒與竹爲鄰,煮筍時時得奉親。 因見同根分二幹,欲將寸草報三春。 夷齊比節無餘子,權綽連枝有後人。 扶老憑茲足流憩,莫疑五柳是前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朝暉:早晨的陽光。
  • 奉親:侍奉父母。
  • 寸草:小草,比喻微小的東西。
  • 三春:春天的三個月,比喻恩情深厚。
  • 夷齊:指古代的賢人伯夷和叔齊,比喻高潔的品德。
  • 權綽:權勢顯赫。
  • 五柳:指東晉詩人陶淵明,因其宅旁有五棵柳樹而自號“五柳先生”。

繙譯

早晨陽光照耀的軒窗與竹林爲鄰,煮筍時常能侍奉父母。 看到竹子同根卻分出兩枝,想要用這微小的草來報答深厚的春恩。 伯夷和叔齊的節操無人能及,權勢顯赫的家族有後人繼承。 依靠這竹杖足以扶持老者流連憩息,不要懷疑我像五柳先生那樣逍遙自在。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與竹爲鄰的生活場景,表達了詩人對親情的珍眡和對高潔品德的曏往。詩中“煮筍時時得奉親”展現了詩人對父母的孝順,而“因見同根分二乾,欲將寸草報三春”則巧妙地運用竹子的形象,比喻自己雖微不足道,卻願盡全力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後兩句通過對伯夷叔齊和權勢家族的對比,表達了詩人對清高節操的追求和對權勢的不屑。最後以“扶老憑玆足流憩,莫疑五柳是前身”作結,表明詩人希望像陶淵明一樣,過一種超脫世俗、自在逍遙的生活。

淩云翰

元明間浙江仁和人,字彥翀。博覽羣籍,通經史,工詩。元至正間舉人。洪武初以薦,授成都府學教授。後坐事謫南荒。有《柘軒集》。 ► 80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