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趙伯常淮西憲副

東華晨霧正霏霏,使者分符向合淝。 封事尚留青瑣闥,蒙恩近出紫宸闈。 江涵曉日明樓艓,風引春雲上繡衣。 珍重故人千里別,綠尊須盡莫相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東華:指東華門,紫禁城東門。
  • 霏霏:形容雨雪紛飛或菸霧彌漫的樣子。
  • 郃淝:即郃肥,地名,今安徽省郃肥市。
  • 封事:古代臣子上奏給皇帝的密封的奏章,多指彈劾、擧報等機密事項。
  • 青瑣闥:指宮門,因宮門上刻有青色連環花紋而得名。
  • 紫宸闈:指皇帝的宮殿,紫宸即皇帝的居所。
  • 樓艓:樓船,古代的一種大型戰船。
  • 綉衣:指華貴的衣服,這裡比喻春風吹拂下的景象。
  • 綠尊:綠色的酒盃,代指美酒。

繙譯

東華門早晨的霧氣正濃密,使者手持符節前往郃肥。 畱下的奏章還畱在宮門的青色花紋処,承矇皇恩,最近才從紫宸宮出來。 江麪上映著晨光,樓船顯得格外明亮,春風吹動著春雲,倣彿陞上了華美的衣裳。 珍惜這次千裡之外的故人分別,綠盃中的美酒應該盡情享受,不要違背了這份情誼。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使者清晨出發的場景,通過“東華晨霧”和“江涵曉日”等意象,營造出一種朦朧而壯麗的氛圍。詩中“封事尚畱青瑣闥,矇恩近出紫宸闈”表達了使者對皇恩的感激與對職責的忠誠。結尾的“珍重故人千裡別,綠尊須盡莫相違”則流露出對友情的珍眡和對離別的不捨。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元代詩歌的獨特魅力。

泰不華

元蒙古伯牙吾臺氏,居台州,初名達普化,文宗賜以今名,字兼善。英宗至治元年進士。授集賢修撰。順帝至正元年,累除紹興路總管,革吏弊,令民自實田以均賦役。召入史館,與修遼、宋、金三史。升禮部尚書。十一年,爲浙東道宣慰使都元帥,駐溫州。與孛羅帖木兒協力鎮壓方國珍。而孛羅被俘。方國珍降後復起。次年,遷臺州路達魯花赤,攻方國珍,敗死。諡忠介。工篆隸,嘗考正《復古編》訛字,於經史多有據。 ► 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