誄雙峯興上人

堂堂雙峯師,不受世塵污。 禪坐三十年,俯仰無愧處。 平生大事畢,欲留不可住。 適來水中漚,水行漚復聚。 適去火上煙,煙散火如故。 徜徉天地閒,去來隨所遇。 我懷未能忘,正隨分別趣。 涕餘會貞心,三嘆出門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lěi):古代文體之一,用於哀悼死者。
  • 雙峯:指雙峯山,這裏代指興上人。
  • 興上人:對僧人的尊稱。
  • 堂堂:形容莊嚴、威嚴。
  • 世塵:指世俗的塵埃,比喻世俗的煩惱和污染。
  • 禪坐:指坐禪修行。
  • 三十年:這裏指長時間。
  • 俯仰:指一舉一動,引申爲行爲舉止。
  • 無愧處:沒有感到愧疚的地方。
  • 平生大事:指一生的重要事情,這裏特指修行。
  • 適來:剛纔來。
  • 水中漚(ōu):水中的泡沫。
  • 水行漚復聚:水流過後,泡沫又重新聚集。
  • 適去:剛纔去。
  • 火上煙:火上的煙霧。
  • 煙散火如故:煙霧散去,火依然如故。
  • 徜徉(cháng yáng):自由自在地行走。
  • 天地閒(xián):天地之間,閒通「間」。
  • 去來隨所遇:來去自由,隨遇而安。
  • 我懷:我的心情。
  • 未能忘:未能忘懷。
  • 正隨分別趣:正是隨着離別的情感。
  • 涕餘:淚餘,即流淚之後。
  • 會貞心:領會到堅定的信念。
  • 三嘆:三次嘆息。
  • 出門去:離開門去。

翻譯

莊嚴的雙峯山師,不受世俗塵埃的污染。 坐禪修行三十年,行爲舉止無愧於心。 一生的重要事情已經完成,想要留下卻無法留住。 就像剛纔來的水中泡沫,水流過後泡沫又重新聚集。 又像剛纔去的火上煙霧,煙霧散去火依然如故。 自由自在地行走於天地之間,來去自由,隨遇而安。 我的心情未能忘懷,正是隨着離別的情感。 流淚之後,領會到堅定的信念,三次嘆息後,我離開了門去。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對興上人修行生活的敬仰和對其離去的哀思。詩中通過比喻和象徵手法,如「水中漚」和「火上煙」,形象地描繪了生命的無常和修行的恆久。同時,詩人的情感真摯,通過「涕餘會貞心,三嘆出門去」表達了對興上人的深切懷念和不捨。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禪宗修行者的崇高敬意和深沉情感。

段成己

金稷山人,字誠之,號菊軒。段克己弟。哀宗正大間進士,授宜陽主簿。入元不仕。 ► 26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