誄雙峯興上人
堂堂雙峯師,不受世塵污。
禪坐三十年,俯仰無愧處。
平生大事畢,欲留不可住。
適來水中漚,水行漚復聚。
適去火上煙,煙散火如故。
徜徉天地閒,去來隨所遇。
我懷未能忘,正隨分別趣。
涕餘會貞心,三嘆出門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誄(lěi):古代文體之一,用於哀悼死者。
- 雙峯:指雙峯山,這裏代指興上人。
- 興上人:對僧人的尊稱。
- 堂堂:形容莊嚴、威嚴。
- 世塵:指世俗的塵埃,比喻世俗的煩惱和污染。
- 禪坐:指坐禪修行。
- 三十年:這裏指長時間。
- 俯仰:指一舉一動,引申爲行爲舉止。
- 無愧處:沒有感到愧疚的地方。
- 平生大事:指一生的重要事情,這裏特指修行。
- 適來:剛纔來。
- 水中漚(ōu):水中的泡沫。
- 水行漚復聚:水流過後,泡沫又重新聚集。
- 適去:剛纔去。
- 火上煙:火上的煙霧。
- 煙散火如故:煙霧散去,火依然如故。
- 徜徉(cháng yáng):自由自在地行走。
- 天地閒(xián):天地之間,閒通「間」。
- 去來隨所遇:來去自由,隨遇而安。
- 我懷:我的心情。
- 未能忘:未能忘懷。
- 正隨分別趣:正是隨着離別的情感。
- 涕餘:淚餘,即流淚之後。
- 會貞心:領會到堅定的信念。
- 三嘆:三次嘆息。
- 出門去:離開門去。
翻譯
莊嚴的雙峯山師,不受世俗塵埃的污染。 坐禪修行三十年,行爲舉止無愧於心。 一生的重要事情已經完成,想要留下卻無法留住。 就像剛纔來的水中泡沫,水流過後泡沫又重新聚集。 又像剛纔去的火上煙霧,煙霧散去火依然如故。 自由自在地行走於天地之間,來去自由,隨遇而安。 我的心情未能忘懷,正是隨着離別的情感。 流淚之後,領會到堅定的信念,三次嘆息後,我離開了門去。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對興上人修行生活的敬仰和對其離去的哀思。詩中通過比喻和象徵手法,如「水中漚」和「火上煙」,形象地描繪了生命的無常和修行的恆久。同時,詩人的情感真摯,通過「涕餘會貞心,三嘆出門去」表達了對興上人的深切懷念和不捨。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禪宗修行者的崇高敬意和深沉情感。
段成己的其他作品
- 《 秋日牡丹爲友人賦病久無佳思姑作俳語三章以應命對觴一呼盧可也 》 —— [ 元 ] 段成己
- 《 幽懷用夢庵張丈韻 》 —— [ 元 ] 段成己
- 《 張信夫夢庵 》 —— [ 元 ] 段成己
- 《 蕭少府輓詞 》 —— [ 元 ] 段成己
- 《 鷓鴣天 其三 立春後數日盛寒不出因賦鄙語敬呈遯庵尊兄一笑 》 —— [ 元 ] 段成己
- 《 衞生行之少負俠氣與余兄弟相遇於艱難之際自抑惴惴常若不及迨今十五年矣家貧而益安豈果有所學乎不然何其舍彼而取此也生正月十六日誕彌日也因賦詩以贈為一笑樂且以堅其志云 》 —— [ 元 ] 段成己
- 《 漫書 其一 》 —— [ 元 ] 段成己
- 《 月上海棠 · 重九之會彥衡賦詞侑觴尊兄遁庵公與坐客往復賡歌至於再四語意益妙殆不容後來者措手彥衡堅請餘 》 —— [ 元 ] 段成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