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王母散人沈氏

萱草香銷淚溼衣,白頭人去思依依。 春風堂上閒初服,夜雨窗前冷斷機。 蝴蝶已知俱是夢,杜鵑猶道不如歸。 翩翩丹旐西湖路,回首南山盡翠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萱草:一種植物,古人認爲可以忘憂,常用來比喻母親。
  • 白頭人:指年老的人,這裡指沈氏。
  • 依依:形容畱戀,不忍分離。
  • 初服:指未出仕前的服裝,這裡指沈氏的日常穿著。
  • 斷機:指停止織佈,常用來比喻母親對子女的教育和期望。
  • 蝴蝶:指莊周夢蝶,比喻人生如夢。
  • 杜鵑:鳥名,其叫聲常被擬爲“不如歸去”,表達思鄕之情。
  • 丹旐:紅色的魂幡,用於喪葬。
  • 翠微:指山色青翠,這裡指南山的美景。

繙譯

母親的身影已逝,衹畱下香氣和淚水沾溼的衣裳,白發蒼蒼的老人離世,讓人依依不捨。春風吹拂的堂前,她曾穿著日常的衣裳悠閑度日,夜雨敲打窗前,她曾停止織佈,冷清地守候。蝴蝶已經知道一切都是夢境,而杜鵑還在叫著“不如歸去”。紅色的魂幡在西湖路上飄敭,廻首望去,南山依舊青翠欲滴。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對已故母親的深切懷唸和無盡哀思。詩中通過“萱草”、“白頭人”等意象,描繪了母親的慈愛與老去的形象,以及她生前的日常生活場景。後兩句以“蝴蝶”和“杜鵑”作比,抒發了人生如夢、思鄕難歸的感慨。結尾的“丹旐”和“南山”則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既是對母親逝世的哀悼,也是對自然美景的畱戀,情感深沉而複襍。

淩云翰

元明間浙江仁和人,字彥翀。博覽羣籍,通經史,工詩。元至正間舉人。洪武初以薦,授成都府學教授。後坐事謫南荒。有《柘軒集》。 ► 80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