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安劉子簡以至元二年觀光京師明年告歸作詩送之
文昌殿古黑雲低,光範門深白日迷。
逢掖有時甘引去,丈夫何事苦分攜。
上林春去鶯猶囀,南國晨征馬不嘶。
多少憂端兼別恨,煙江何處覓緘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臨安:地名,今浙江杭州。
- 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元朝的一個年號。
- 觀光:參觀訪問。
- 京師:首都,指元朝的都城大都(今北京)。
- 逢掖:古代士大夫所穿的一種寬袖衣服,這裏指士大夫。
- 引去:辭職離去。
- 分攜:分別。
- 上林:皇家園林。
- 囀:鳥鳴。
- 南國:指南方的地區。
- 晨徵:早晨出發。
- 嘶:馬叫聲。
- 憂端:憂愁的心情。
- 別恨:離別的遺憾。
- 煙江:煙霧繚繞的江面。
- 緘題:封好的信件。
翻譯
在臨安的劉子簡,在至元二年前往京師參觀訪問,次年決定告歸。我作詩送別他。
文昌殿古老,黑雲低垂,光範門深邃,白日也顯得迷離。 穿着逢掖的士大夫有時甘願辭職離去,但作爲丈夫,又何必苦苦分別呢? 上林的春天已去,鶯鳥依舊在鳴叫,南國的早晨,馬兒出發時不再嘶鳴。 多少憂愁與離別的遺憾,煙霧繚繞的江面上,何處能找到封好的信件呢?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臨安劉子簡至元二年前往京師參觀訪問,次年告歸的情景。詩中通過對文昌殿和光範門的描繪,營造出一種古老而神祕的氛圍。後兩句表達了士大夫有時甘願辭職離去,但作爲丈夫,又何必苦苦分別的感慨。最後兩句則抒發了對離別的憂愁和遺憾,以及對遠方信件的期盼。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友人離別的深情厚意和無盡的思念。

宋褧
元大都人,字顯夫。宋本弟。泰定帝泰定元年進士,除祕書監校書郎。順帝至元初,歷監察御史,遇事敢言。累拜翰林待制,遷國子司業,與修宋遼金三史,以翰林直學士兼經筵講官卒,諡文清。有《燕石集》。
► 697篇诗文
宋褧的其他作品
- 《 台州應翁八十號希有齋 》 —— [ 元 ] 宋褧
- 《 南寧彭使君重建東坡載酒堂 》 —— [ 元 ] 宋褧
- 《 鑑湖水送烏希說 》 —— [ 元 ] 宋褧
- 《 王君冕關中別墅芳潤亭寄題二十韻 》 —— [ 元 ] 宋褧
- 《 送高子敬歸彭城 》 —— [ 元 ] 宋褧
- 《 送魏通甫南歸 》 —— [ 元 ] 宋褧
- 《 宿牛首市陸叟所居二首 》 —— [ 元 ] 宋褧
- 《 先兄正獻公墳所寒食自和氣門歸馬上賦 》 —— [ 元 ] 宋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