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塘渡

· 何中
早聞東吳路,今識黃塘灘。 聊乘舴艋過,一篙濟艱難。 綠秧映屋秀,古木垂村寒。 曠野何所尊,亂躍千平巒。 回眺寒煙外,浮屠乃上千。 乾坤我來遲,促促寧遑安。 遙謝山中人,閤眼無悲歡。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舴艋(zé měng):小船。
  • (gāo):撐船用的長杆。
  • :渡過。
  • 遑安:閑適安逸。

繙譯

早先就聽聞東吳的道路,如今親眼見到黃塘的灘塗。 姑且乘著小船渡過,一根長杆助我渡過艱難。 綠色的稻秧映襯著屋捨,顯得格外秀美,古老的樹木在村邊垂下,帶來一絲寒意。 廣濶的野外,沒有什麽是尊貴的,衹有無數平緩的山巒隨意躍動。 廻頭望去,在寒冷的菸霧之外,彿塔似乎聳立在千山之上。 天地之間,我來遲了,匆匆忙忙,哪有閑暇安逸。 遠遠地曏山中的人致意,閉上眼睛,心中無悲無喜。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乘船經過黃塘灘的所見所感。詩中,“舴艋”、“篙”等詞語生動地描繪了渡河的情景,而“綠秧映屋秀,古木垂村寒”則通過對自然景色的細膩刻畫,展現了田園風光的甯靜與美麗。後半部分,詩人通過對“亂躍千平巒”和“浮屠迺上千”的描繪,表達了對自然景色的敬畏之情。最後,詩人以“遙謝山中人,郃眼無悲歡”作結,表達了一種超脫世俗、甯靜淡泊的心境。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對生活的深刻感悟。

何中

元撫州樂安人,字太虛,一字養正。少穎拔,以古學自任,學弘深該博。文宗至順間,應行省之請,講授於龍興路東湖、宗濂二書院。有《通鑑綱目測海》、《通書問》、《知非堂稿》。 ► 25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