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徐檢校之浙省並簡前政王正善
皇朝樹藩垣,江浙天下最。
豈惟財賦強,政體亦宏大。
羣僚極高選,吉士多藹藹。
贊參每從容,句檢尤倚賴。
徐卿世名家,踐歷振風裁。
運籌佐漕輓,遺聲滿吳會。
今茲綴班行,深意良有在。
更張化弦新,洗目盛除拜。
眷懷東南逼,明見萬里外。
元宰回北轅,貪墨亦狼狽。
終然公論白,少覺衆心快。
誰當進良謨,清靜撫彫瘵。
諸公正虛左,願言亟行邁。
王公山陰裔,前政民所愛。
一時欣接武,二妙實同載。
我生一何幸,識君向蒸代。
與王邇鄉井,而不共傾蓋。
相知十五年,未面已如對。
因之道懷思,望望久相待。
後日都城南,春朝及王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藩垣 (fān yuán):指邊疆或邊防。
- 吉士 (jí shì):指賢能的士人。
- 藹藹 (ǎi ǎi):形容人多而和善。
- 句檢 (jù jiǎn):指檢查文書的工作。
- 倚賴 (yǐ lài):依賴,依靠。
- 漕輓 (cáo wǎn):指水路運輸。
- 除拜 (chú bài):指官職的任命和升遷。
- 眷懷 (juàn huái):懷念,思念。
- 元宰 (yuán zǎi):指宰相。
- 貪墨 (tān mò):貪污。
- 彫瘵 (diāo zhài):指凋敝和疾病,比喻國家的衰敗和人民的困苦。
- 虛左 (xū zuǒ):古代以左爲尊,虛左表示等待尊貴的人。
- 接武 (jiē wǔ):指步履相接,比喻相繼不斷。
- 邇鄉井 (ěr xiāng jǐng):指同鄉。
- 傾蓋 (qīng gài):指初次見面。
翻譯
在皇朝時期,江浙地區是國家的邊疆,也是財賦最爲豐富的地方。不僅經濟強大,政治體制也宏大。這裏聚集了許多賢能的士人,他們和善而衆多。他們在檢查文書的工作中表現從容,特別依賴於徐卿這樣的世家子弟。徐卿經歷豐富,風度翩翩,他在水路運輸方面有卓越的貢獻,聲名遠播。現在他被任命爲檢校,這背後有着深遠的意義。他將被派往更廣闊的舞臺,洗去舊有的污點,受到重用。他深知東南地區的緊迫情況,能夠洞察萬里之外的事務。宰相回北方後,貪污行爲狼狽不堪,但最終公論澄清,衆人心快。誰應當提出良策,以清靜撫慰凋敝和疾病。諸公正在等待尊貴的人,希望他們迅速行動。王公是山陰的後裔,前任政績受到人民愛戴。一時之間,他們相繼不斷,兩位傑出人物共同載譽。我一生何其幸運,能在蒸代認識你。與王公同鄉,卻未曾見面。相知十五年,雖未見面,卻如面對。因此,我深深懷念,久久等待。日後在都城南,春朝時節,我們將有機會相見。
賞析
這首詩是吳師道送別徐檢校前往浙省的作品,同時也向王正善表達了敬意。詩中,吳師道讚揚了江浙地區的繁榮和政治的重要性,以及徐檢校的才能和貢獻。他期待徐檢校能在新的職位上有所作爲,同時也表達了對王正善的敬仰和對未來的期待。詩中運用了許多典故和比喻,展現了作者深厚的文學功底和對時政的深刻理解。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優美,表達了作者對友人的深厚情誼和對國家未來的美好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