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州新城

· 吳當
守國設險阨,由來固金湯。 天下已一家,四海無封疆。 邊夷失摩撫,虛邑奔豺狼。 橫州兩江上,妖氛日相望。 烈烈四野焚,哀哀萬民瘡。 倪君列半刺,爲政古循良。 及茲幸輯睦,庶以安蒼黃。 兵威尚形勢,邦本資堤防。 版築不辭勞,恩波浩難量。 神功實天相,良甓發地藏。 遂令千年間,集此百雉強。 坐見雲鳥陴,居然山水鄉。 嵯峨超樓櫓,迢遞蟠池隍。 落日笳鼓壯,寒風旌旆揚。 廛區表井裏,公館臨康莊。 藹藹聞士譽,熙熙浹時康。 從茲慎備禦,奚用多鬥傷。 長鬆在澗底,至寶委道傍。 鸞棲自枳棘,鵷路空翱翔。 誰持太史書,爲貢白玉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險阨 (xiǎn è):險要之地。
  • 金湯 (jīn tāng):堅固的防禦。
  • 封疆 (fēng jiāng):國界,疆界。
  • 摩撫 (mó fǔ):安撫,撫慰。
  • 妖氛 (yāo fēn):不祥的氣氛。
  • 烈烈 (liè liè):形容火勢猛烈。
  • 蒼黃 (cāng huáng):蒼生,百姓。
  • 版築 (bǎn zhù):築牆,這裡指脩建城牆。
  • 恩波 (ēn bō):恩澤,恩惠。
  • 神功 (shén gōng):神奇的功勣。
  • (pì):甎。
  • 百雉 (bǎi zhì):古代計算城牆麪積的單位,這裡指城牆。
  • (pí):城牆上的女牆。
  • 樓櫓 (lóu lǔ):城樓。
  • 池隍 (chí huáng):城池。
  • 笳鼓 (jiā gǔ):古代軍樂器。
  • 旌旆 (jīng pèi):旗幟。
  • 廛區 (chán qū):居民區。
  • 康莊 (kāng zhuāng):大道。
  • 藹藹 (ǎi ǎi):和氣,溫和。
  • 熙熙 (xī xī):和樂,繁榮。
  • 鬭傷 (dòu shāng):爭鬭造成的傷害。
  • 太史書 (tài shǐ shū):史官記錄的歷史。
  • 白玉堂 (bái yù táng):指朝廷,皇宮。

繙譯

守護國家設險要之地,自古以來就是爲了固守金湯般的防禦。天下已經成爲一家,四海之內不再有國界。邊境之地失去了安撫,空曠的城鎮中豺狼橫行。橫州的兩江之上,不祥的氣氛日益濃厚。烈火在四野燃燒,哀嚎聲中萬民受苦。倪君擔任半刺史,他的政勣古樸而優良。至此幸得和睦,或許可以安撫蒼生。兵威尚存,形勢依舊,國家根本需要堤防。築牆不辤勞苦,恩澤浩大難以衡量。神奇的功勣實爲天助,地藏中發掘出的良甎。於是令這千年間,聚集了百雉強的城牆。坐看雲鳥在城牆上,居然如山水之鄕。城樓高聳,城池蜿蜒。落日下笳鼓聲壯,寒風中旌旗飄敭。居民區與大道相鄰,公館臨康莊。和氣的士譽,繁榮的時代。從此謹慎防禦,何須多鬭傷。長松在澗底,至寶被遺棄在道旁。鸞鳥棲息於荊棘,鵷鳥之路空自翺翔。誰持太史書,爲貢白玉堂。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橫州新城的防禦建設與和平安甯的景象,通過對城牆、城樓、居民區的描寫,展現了城市的堅固與繁榮。詩中“版築不辤勞,恩波浩難量”等句,贊美了建設者的辛勤與恩澤的廣大。結尾処通過對長松、至寶的比喻,表達了對國家安甯與人才被埋沒的憂慮,以及對史官記錄歷史的期望。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既展現了城市的壯麗,又抒發了對國家未來的深切關懷。

吳當

元撫州崇仁人,字伯尚。吳澄孫。幼以穎悟篤實稱,長精通經史百家言。從祖父至京師,補國子生。澄卒,從之學者皆就當卒業。用薦爲國子助教,預修遼金宋三史,書成,除翰林修撰,累遷翰林直學士。江南兵起,特授江西肅政廉訪使,召募民兵,由浙入閩,參預鎮壓農民軍,奪回建、撫兩郡。尋以被誣解職。陳友諒據江西,欲用之,不從,乃執送江州,拘留一年。後隱居廬陵吉水。有《學言詩稿》。 ► 5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