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餘子韶等十人赴儒選舟行分韻賦詩得臨字

· 朱同
明月出東海,餘輝照衣襟。 赫日苦炎蒸,愛此清夜深。 況有羣賢俱,樽酒相與斟。 共嗟會面難,扣舷髮長吟。 嚴親既我棄,遺書寧披尋。 遊子復遠征,何以慰母心。 聖朝無棄物,四海同君臨。 豈以衰絰儒,而強加冠簪。 君當登雲衢,我當歸故林。 努力崇令德,矯首領佳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赫日:炎熱的太陽。
  • 樽酒:酒杯中的酒。
  • 扣舷:敲打船舷,古人常以此表達情感。
  • 嚴親:指父親。
  • 遺書:留下的書信。
  • 衰絰:古代喪服,此處指因喪事而服喪。
  • 冠簪:古代成年男子的頭飾,此處指官職。
  • 雲衢:比喻高位或朝廷。
  • 令德:美德。

翻譯

明月從東海升起,餘輝照亮了我的衣襟。炎熱的太陽讓人苦惱,我喜愛這清涼的深夜。何況還有衆多賢士相聚,我們一起斟酒共飲。我們都感嘆相見之難,敲打着船舷發出長吟。父親已經離我而去,留下的書信我怎能不去翻閱。遊子又要遠行,用什麼來安慰母親的心呢?聖明的朝代不會遺棄任何人,四海之內都受到君王的關懷。怎能因爲我是穿着喪服的儒生,就勉強給我加上官職呢?你應當登上高位,而我應當回到故鄉的林中。努力追求美德,擡頭期待你的好消息。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夜晚與朋友們相聚的情景,表達了對親人的思念和對未來的期望。詩中,「明月出東海」與「赫日苦炎蒸」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了夜晚的清涼與寧靜。通過「嚴親既我棄」和「遊子復遠征」,詩人表達了對已故父親的懷念和對母親的擔憂。最後,詩人以「聖朝無棄物」和「君當登雲衢」來表達對朋友的美好祝願,同時也表達了自己對未來的希望和追求。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深厚的文學功底和豐富的情感世界。

朱同

明徽州府休寧人,字大同,號朱陳村民,又號紫陽山樵。朱升子。洪武中舉明經,官至禮部侍郎。有文武才,工圖繪,時稱三絕。坐事死。著有《覆瓿集》。 ► 21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