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後喜晴三用韻奉寄黃陳二親一笑

· 朱同
畫屏樓前高插空,遠樹如發冰瓏鬆。羲和駕龍海上來,淨掃豐隆藏雨工。 平地瓊瑤一尺強,斯須已作春泥融。乃知幻物徒爲耳,變化神速由蒼穹。 高岡尚嚴凝萬里,鳴天風玉削芙蓉。射初日金碧,焜耀光玲瓏。 此時十二欄,清興誰能同。初平鞭羊起白石,仙骨肯受羈樊籠。 亦有耽睡人,玩易知旋豐。二仙俱爲方內遊,妙悟元化知通窮。 根歸乃枝萌,夫豈心沖沖。我欲乘風三山行,更向逋仙探寒叢。 人間富貴寧幾何,使我不得童顏紅。柯山太華只目前,澗水原與滄溟通。 賡酬不盡登臨興,卻笑信筆徒匆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羲和: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太陽神,傳說中駕馭太陽的神。
  • 豐隆:古代神話中的雷神。
  • 瓊瑤:美玉,這裏比喻雪。
  • 幻物:虛幻之物,指雪。
  • 蒼穹:天空。
  • 焜耀:光輝燦爛。
  • 玲瓏:精巧細緻。
  • 初平:指初春的平靜。
  • 羈樊籠:束縛,限制。
  • 旋豐:迅速豐富。
  • 元化:自然的變化。
  • 沖沖:匆忙,急促。
  • 逋仙:逃避世俗的仙人。
  • 童顏紅:指青春永駐的面容。
  • 澗水:山間的小溪。
  • 滄溟:大海。

翻譯

畫屏樓前的天空高遠無際,遠處的樹木像是細發,冰雪覆蓋下顯得晶瑩剔透。羲和駕馭着龍從海上而來,將雷神豐隆藏匿,不再降雨。

地面上積雪足有一尺多厚,但不久便融化爲春泥。這雪雖是虛幻之物,卻變化迅速,全由天意決定。

高山依舊寒冷,萬里之外,風聲如鳴,玉石般的山峯如同削成的芙蓉。初升的太陽金碧輝煌,光芒四射,玲瓏剔透。

此時站在十二欄杆旁,清新的興致無人能及。初春的平靜中,白石上的羊羣自由起舞,仙人不被世俗所束縛。

也有沉睡的人,從易經中領悟到事物的迅速豐富。兩位仙人遊歷於世間,深刻領悟自然的變化。

根基穩固則枝葉自然萌發,這豈是心中急促所能決定的。我想乘風前往三山,更想向逃避世俗的仙人探尋寒冷中的花朵。

人間的富貴能有多少,使我不能保持青春的面容。柯山和太華山就在眼前,山間的小溪與大海相通。

不斷吟詠,盡情表達登臨的興致,卻笑自己只是匆匆揮筆。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雪後初晴的景象,通過神話和自然的結合,展現了雪的美麗與虛幻,以及自然變化的迅速和不可預測。詩中運用了豐富的神話元素和生動的自然描寫,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讚美和對仙境生活的嚮往。同時,詩人的內心世界也通過對比人間的富貴與仙境的自由,展現了對超脫世俗的渴望。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情感豐富,體現了詩人對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朱同

明徽州府休寧人,字大同,號朱陳村民,又號紫陽山樵。朱升子。洪武中舉明經,官至禮部侍郎。有文武才,工圖繪,時稱三絕。坐事死。著有《覆瓿集》。 ► 21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