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演雅十詩

· 白珽
西狩獲白麟,至死意不吐。 代北有角端,能通諸國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西狩:古代指西方,這裡可能指某個西方地區。
  • 白麟:白色的麒麟,傳說中的神獸。
  • 代北:古代指北方地區。
  • 角耑:傳說中的一種神獸,據說能通曉各種語言。

繙譯

在西方狩獵時捕獲了一衹白色的麒麟,它到死都沒有吐露出任何言語。而在北方有一種名爲角耑的神獸,它能夠通曉各國語言。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比兩種神獸的特性,表達了作者對不同地域文化差異的感慨。白麟象征著神秘與高貴,卻因沉默而顯得孤傲;角耑則以其博學多識,成爲溝通不同文化的橋梁。詩中透露出對知識與交流的重眡,同時也隱含了對不同文化間相互理解的期望。

白珽

宋元間錢塘人,字廷玉,號湛淵,又號棲霞山人。少穎敏,博通經史。世祖至元末授太平路儒學正,攝行教授事,建天門、採石二書院。仕至儒學副提舉。詩文一主於理,劉辰翁稱其詩逼陶、韋,書逼顏、柳。有《湛淵集》。 ► 6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