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四首

遼海有黃鶴,翛然出塵姿。 結巢青松頂,百丈無柯枝。 磐石護其卵,清露哺其兒。 一朝羽翼成,丹霄恣遨嬉。 夕倦宿月窟,朝飢飲瑤池。 升高忽反顧,昔是今已非。 歸來三嘆息,塵俗無由知。 焉能與衆鳥,碎啄隨雄雌。 欲語不可了,復作摩天飛。 仰望邈不及,千載留餘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遼海:指遼闊的海域。
  • 黃鶴:傳說中的神鳥,象徵着長壽和吉祥。
  • 翛然:形容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樣子。
  • 出塵姿:超脫塵世的姿態。
  • 結巢:築巢。
  • 百丈:形容極高。
  • 無柯枝:沒有分枝的樹枝,指直上雲霄的樹枝。
  • 磐石:大石頭,比喻穩固。
  • 清露:清晨的露水。
  • 羽翼成:翅膀長成,指成長。
  • 丹霄:紅色的天空,指高空。
  • 恣遨嬉:自由自在地遊玩。
  • 月窟:月亮的洞穴,指高遠的地方。
  • 瑤池:神話中的仙境,指美好的地方。
  • 反顧:回頭看。
  • 昔是今已非:過去是那樣,現在已經不同。
  • 塵俗:塵世,世俗。
  • 無由知:無法瞭解。
  • 碎啄:小鳥啄食的樣子。
  • 摩天飛:高飛至天空。
  • 邈不及:遠遠達不到。
  • 千載留餘悲:千年之後仍留下悲傷。

翻譯

在遼闊的海域上,有一隻黃鶴,它自由自在,超脫塵世的姿態。它在青松的頂端築巢,那樹枝直上雲霄,沒有分枝。它用大石頭保護自己的卵,用清晨的露水哺育幼鳥。一旦幼鳥的翅膀長成,它們就在高空自由自在地遊玩。夜晚疲倦時,它們在月亮的洞穴中休息,早晨飢餓時,它們在仙境般的瑤池中飲水。突然有一天,它們回頭看,意識到過去是那樣,現在已經不同。它們歸來後嘆息三次,塵世的俗人無法瞭解它們的感受。它們怎能與普通的鳥兒一樣,隨着雄雌啄食呢?想要說話卻說不清楚,只能再次高飛至天空。仰望它們,我們遠遠達不到,千年之後,仍留下悲傷。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黃鶴的生活和情感,表達了詩人對於超脫塵世、追求自由的嚮往。黃鶴的形象象徵着高潔和自由,它的生活與塵世形成鮮明對比,體現了詩人對於世俗的厭倦和對理想的追求。詩中的「昔是今已非」反映了時間的流逝和事物的變遷,而「塵俗無由知」則表達了詩人對於塵世的不解和疏離感。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通過對黃鶴的描寫,傳達了詩人對於精神自由的渴望和對塵世的超然態度。

方一夔

宋元之際嚴州淳安人,一名夔,字時佐,自號知非子。方逢辰孫。以薦領教郡庠,未幾退,隱富山,授徒講學,學者稱爲富山先生。有《富山遺稿》。 ► 3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