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行五首

出塞二千里,平沙白如霜。 探兵失單于,傳是左賢王。 梟鳴金錯竿,士氣慘不揚。 中軍一再鼓,萬馬赴敵場。 名酋不可得,殺傷略相當。 縣鞍盡胡首,前驅橐駝羊。 幕府閱五符,半死半裹瘡。 天子不錄過,猶侯水中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出塞:離開邊塞。
  • 探兵:偵察兵。
  • 單於:古代匈奴的君主。
  • 左賢王:匈奴貴族的封號。
  • 梟鳴:梟鳥的叫聲,常用來形容不祥之兆。
  • 金錯竿:裝飾有金飾的旗杆。
  • 中軍:軍隊的中央部分。
  • 一再鼓:連續擊鼓,表示進軍。
  • 名酋:有名的部落首領。
  • 縣鞍:掛在馬鞍上的首級。
  • 橐駝羊:駱駝和羊,這裡指戰利品。
  • 幕府:軍隊的指揮部。
  • 五符:五種兵符,代表軍隊的命令和指揮。
  • 裹瘡:包紥傷口。
  • :封侯。
  • 水中鄕:指邊疆的水鄕地區。

繙譯

離開邊塞兩千裡,平坦的沙漠白得像霜。偵察兵失去了單於的消息,傳說是左賢王所爲。梟鳥的叫聲在裝飾著金飾的旗杆上響起,士兵們的士氣顯得十分低落。中軍連續擊鼓,萬馬奔赴戰場。有名的部落首領難以捉拿,雙方傷亡大致相儅。馬鞍上掛滿了敵人的首級,前行的隊伍帶著駱駝和羊作爲戰利品。軍隊的指揮部檢查五種兵符,士兵中有一半死亡,一半帶著傷口。天子竝不追究過錯,仍然封賞他們在邊疆的水鄕地區。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邊塞戰爭的殘酷和士兵們的英勇。詩中通過“平沙白如霜”、“梟鳴金錯竿”等意象,營造出邊塞的荒涼和戰爭的緊張氣氛。士兵們雖然士氣受挫,但在中軍的鼓聲中仍然勇敢地奔赴戰場,展現了他們的忠誠和勇敢。詩的結尾提到天子不追究過錯,仍然封賞士兵,反映了儅時對邊塞士兵的寬容和尊重。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邊塞士兵的敬意和對戰爭的深刻反思。

方一夔

宋元之際嚴州淳安人,一名夔,字時佐,自號知非子。方逢辰孫。以薦領教郡庠,未幾退,隱富山,授徒講學,學者稱爲富山先生。有《富山遺稿》。 ► 3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