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本存歸江西新喻州本存儒學教授歷省掾爲御史所論改溫州海隅巡尉賦三律贈之

· 葉顒
獻賦論兵計已疏,扁舟歸去意何如。 豈無醫國三年艾,空讀傳家萬卷書。 處世固當同鳳鳥,還鄉端不爲鱸魚。 故園泉石應無恙,依舊青山帶月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獻賦:指向朝廷進獻詩文,以求官職。
  • 論兵:討論軍事策略。
  • 扁舟:小船。
  • 醫國:治理國家,比喻有治國之才。
  • 三年艾:指艾草,三年成熟,比喻長期積累的才能或經驗。
  • 傳家:家族中代代相傳。
  • 萬卷書:形容讀書多,學識淵博。
  • 鳳鳥:鳳凰,比喻品德高尚的人。
  • 鱸魚:一種美味的魚,常用來比喻對家鄉的思念。
  • 無恙:安然無事,沒有疾病或損傷。
  • 帶月鋤:形容田園生活的寧靜與詩意。

翻譯

向朝廷進獻詩文以求官職,討論軍事策略,我的計劃已經顯得疏漏,乘着小船歸去,心中是何等感受。難道沒有治理國家的長期才能,只是空讀了家族中代代相傳的萬卷書籍。處世應當如同鳳凰一般高尚,回到家鄉絕不僅僅是爲了那美味的鱸魚。故園的泉石應該依舊安然無恙,青山依舊,帶着月光耕作。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歸鄉的複雜情感。詩中,「獻賦論兵」與「扁舟歸去」形成對比,前者顯露出詩人的政治抱負,後者則流露出歸隱的意緒。詩人的內心矛盾在於,他雖有治理國家的才能(「醫國三年艾」),卻似乎未能得到施展,只能空讀家傳的書籍。末句以田園生活的寧靜景象作結,表達了對家鄉的深情和對簡樸生活的嚮往。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人生道路的深刻思考。

葉顒

元明間金華府金華人,字景南,一字伯愷,自號雲?天民。元末隱居不出,至正中自刻其詩,名《樵雲獨唱》。入明,舉進士,官行人司副。後免官家居,授徒甚衆。 ► 57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