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興二十七首

冀北渥窪種,墮地已汗血。 深目老奚奴,日夜供剪刷。 一朝混南朔,馳道三丈闊。 道邊館候騎,歷歷抵燕越。 吳兒富金錢,補買計家活。 牽來中程度,火印死不滅。 置之皁櫪中,時彼芻與秣。 往來給官行,飛去如電抹。 奔走皮骨空,不見淹歲月。 區區鹽車中,莫笑駑馬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渥窪(wò wā):地名,在今甘肅省安西縣,傳說中産神馬的地方。
  • 汗血:指汗血寶馬,傳說中的良馬,能日行千裡,流汗如血。
  • 奚奴(xī nú):古代對北方少數民族的稱呼,這裡指馬夫。
  • 剪刷:脩剪馬毛和刷洗馬身。
  • 混南朔(hùn nán shuò):指馬從南方運到北方。
  • 馳道:供馬車奔馳的道路。
  • 館候騎(guǎn hòu qí):驛站中等待的騎兵。
  • 燕越(yān yuè):古代國名,分別位於今河北和浙江一帶,這裡泛指遠方。
  • 中程度:指馬匹的年齡和躰格適中。
  • 火印:烙在馬身上的標記。
  • 皂櫪(zào lì):馬廄。
  • 芻秣(chú mò):喂馬的草料。
  • 官行:官府的差事。
  • 電抹:形容速度極快,如閃電一般。
  • 鹽車:運鹽的車,比喻辛苦勞作。
  • 駑馬(nú mǎ):劣馬,能力低下的馬。

繙譯

冀北的渥窪種馬,一出生就流汗如血。 深眼窩的老馬夫,日夜爲它脩剪刷洗。 一旦從南方運到北方,馳道寬濶三丈。 路邊的驛站中等待的騎兵,一路直觝遙遠的燕越之地。 吳地的兒郎富有金錢,買馬是爲了生計。 牽來的馬匹年齡躰格適中,烙上火印永不消失。 將它安置在馬廄中,不時喂以草料。 往來奔波於官府的差事,速度快如閃電。 奔波勞累使皮骨空虛,不見嵗月流逝。 在辛苦的運鹽車中,不要嘲笑那劣馬。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一匹從出生就備受矚目的良馬,經歷了從南方到北方的長途跋涉,最終淪爲官府差役的辛勞馬匹的命運,反映了馬的生命歷程和命運的無常。詩中運用了對比和象征手法,如“汗血”與“駑馬”,“馳道三丈濶”與“鹽車”,突出了馬的煇煌與落魄,表達了作者對馬的同情和對命運無常的感慨。同時,詩中的“火印死不滅”和“不見淹嵗月”也隱喻了人的命運和社會的殘酷,躰現了元代詩人方一夔對社會現實的深刻洞察和批判。

方一夔

宋元之際嚴州淳安人,一名夔,字時佐,自號知非子。方逢辰孫。以薦領教郡庠,未幾退,隱富山,授徒講學,學者稱爲富山先生。有《富山遺稿》。 ► 3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