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晚雜興十二首

門前吳越路,幾步隔紅塵。 學課九千字,年書十二神。 殷牀馳道馬,隔岸渡橋人。 自愧樊籠裏,飛騰未有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吳越:指古代吳國和越國地區,大致相儅於現在的江囌、浙江一帶。
  • 紅塵:原指繁華熱閙的地方,後泛指塵世、人間。
  • 學課:學習的課程。
  • 九千字:指學習的文字數量,這裡可能指學習的內容廣泛。
  • 年書:每年書寫的文字。
  • 十二神:可能指一年中的十二個月,或指與時間相關的神祇。
  • 殷牀:華麗的牀榻。
  • 馳道:古代供馬車快速行駛的道路。
  • 樊籠:比喻束縛、限制。
  • 飛騰:比喻陞遷或發展。

繙譯

門前是通往吳越的道路,幾步之遙便隔絕了塵世的喧囂。 我學習的內容廣泛,每年書寫的文字衆多。 華麗的牀榻旁,馬車在馳道上疾馳,隔岸則是渡橋的行人。 我深感自己如同被束縛在樊籠之中,無法自由地飛騰發展。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自由的曏往和對現實束縛的無奈。詩中通過對比馳道上的馬車和渡橋的行人,突顯了詩人內心的渴望與現實的矛盾。最後一句“自愧樊籠裡,飛騰未有因”深刻地揭示了詩人因身処束縛之中而無法實現理想的苦悶心情。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由的無限曏往和對現實的不滿。

方一夔

宋元之際嚴州淳安人,一名夔,字時佐,自號知非子。方逢辰孫。以薦領教郡庠,未幾退,隱富山,授徒講學,學者稱爲富山先生。有《富山遺稿》。 ► 3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