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臥窮廬詠靜修仙翁和陶詩以自遣適輒效其體和詠貧士七篇非敢追述前言聊以遣興雲耳其二

· 安熙
淵明守窮賤,生平慕黔婁。 富貴如浮雲,萬變紛相酬。 世運自興喪,常恐德未周。 羲黃不可見,日暮悵離憂。 乾坤一東籬,百代無與儔。 寄語狂馳子,擾擾將焉求。
拼音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黔婁(qián lóu):古代傳說中的隱士,以清貧自守,不爲富貴所動。
  • 羲黃(xī huáng):指伏羲和黃帝,古代傳說中的帝王,代表遠古的理想時代。
  • 東籬(dōng lí):東邊的籬笆,常用來象徵隱居之地。

翻譯

淵明堅守貧窮與卑微的生活,一生仰慕那位名叫黔婁的隱士。在他眼中,富貴如同飄渺的雲彩,變幻無常,相互交替。世間的興衰更迭,他常擔心自己的德行不足以周全。遠古的伏羲和黃帝已不可見,日暮時分,他感到深深的離愁和憂慮。天地間,他的隱居之地如同東籬,百代之中無人能與之匹敵。他寄語那些忙碌奔波的人們,紛紛擾擾,你們究竟在追求什麼?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淵明(陶淵明)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貧窮與隱居生活的嚮往和對世俗富貴的超然態度。詩中,「富貴如浮雲」一句,形象地揭示了世事無常,富貴難以長久的道理。而「世運自興喪,常恐德未周」則體現了作者對個人德行的重視和對時代變遷的深刻洞察。最後,通過對「狂馳子」的質疑,詩人在反思中表達了對紛擾世界的超脫和對內心寧靜的追求。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體現了元代詩人安熙對陶淵明隱逸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共鳴。

安熙

元真定藁城人,字敬仲,號默庵。性至孝。既承家學,又私淑劉因之學。其學一以聖賢爲師。不屑仕進,家居教授,四方之來學者,多所成就。有《默庵集》。 ► 7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