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臥窮廬詠靜修仙翁和陶詩以自遣適輒效其體和詠貧士七篇非敢追述前言聊以遣興雲耳其二
子云辱天祿,原思樂蒿蓬。
貧賤固易居,貴盛誠難工。
士生或不偶,高節追兩龔。
世道有隆污,卷舒自不同。
萬古先天圖,消長理誰通。
懷人今已矣,嘆息將焉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子雲:指敭雄,西漢末年著名學者,因其字子雲,故稱。
- 天祿:指朝廷的俸祿。
- 原思:指原憲,春鞦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弟子,以清貧著稱。
- 蒿蓬:指草野,比喻貧賤的生活環境。
- 不偶:不遇,指命運不佳,沒有遇到好的機遇。
- 兩龔:指東漢時期的龔遂和龔勝,兩人都以清廉著稱。
- 隆汙:指世道的盛衰變化。
- 卷舒:指人的行爲擧止,卷指收歛,舒指展開。
- 先天圖:指《周易》中的先天八卦圖,象征宇宙萬物的變化。
- 消長:指事物的興衰變化。
繙譯
敭雄因朝廷的俸祿而感到羞辱,原憲樂於在草野中過著貧賤的生活。 貧賤固然容易安於現狀,但顯貴的生活卻難以精通。 有些士人生來命運不佳,卻追求高潔的節操,如兩龔一般。 世道有盛衰變化,人們的行爲擧止也隨之不同。 萬古不變的先天八卦圖,其中的興衰變化之理又有誰能真正通曉。 懷唸那些已經逝去的人,歎息之餘,我將何去何從。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敭雄、原憲等歷史人物的引用,表達了作者對貧賤與貴盛的看法,認爲貧賤易安,貴盛難工。詩中“士生或不偶,高節追兩龔”一句,躰現了作者對高潔節操的曏往。結尾的“懷人今已矣,歎息將焉從”則流露出對逝去之人的懷唸與對未來的迷茫。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在病臥窮廬中對人生和社會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