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劉補闕秋園寓興之什十首

誰言高靜意,不異在衡茅。 竹冷人離洞,天晴鶴出巢。 深籬藏白菌,荒蔓露青匏。 幾見中宵月,清光墜樹梢。
拼音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高靜意:高尚而寧靜的心境。
  • 衡茅:指簡陋的茅屋。
  • 白菌:白色的菌類植物。
  • 青匏:綠色的葫蘆。
  • 中宵:半夜。

翻譯

誰說高尚寧靜的心境,與簡陋的茅屋有何不同? 竹林中冷清,人們離開了洞穴,天晴時鶴飛出了巢穴。 深深的籬笆裏藏着白色的菌類,荒涼的藤蔓上露出了綠色的葫蘆。 多少次見到半夜的月亮,清冷的光輝從樹梢上灑落。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寧靜而略帶孤寂的田園景象。詩人通過對自然景物的細膩觀察,表達了對簡樸生活的嚮往和對自然之美的欣賞。詩中的「高靜意」與「衡茅」對比,突顯了詩人內心的寧靜與超脫。後文通過對竹林、鶴巢、白菌、青匏等自然元素的描繪,進一步加深了這種寧靜而深遠的意境。最後一句「清光墜樹梢」更是以月光爲媒介,將詩人的情感與自然景緻融爲一體,展現了詩人對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朱慶餘

朱慶餘

朱慶餘(生卒年不詳),名可久,字慶餘,以字行,越州(今浙江紹興)人,唐代詩人。寶曆二年(826)進士,官至祕書省校書郎,見《唐詩紀事》卷四六、《唐才子傳》卷六,《全唐詩》存其詩兩卷。曾作《閨意獻張水部》作爲參加進士考試的“通榜”,增加中進士的機會。據說張籍讀後大爲讚賞,寫詩回答他說:“越女新裝出鏡心,自知明豔更沉吟。齊紈未足時人貴,一曲菱歌值萬金。”於是朱慶餘聲名大震。 ► 17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