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送從兄羣玉校書東遊

· 李頻
逍遙蓬閣吏,才子復詩流。 墳籍因窮覽,江湖卻縱遊。 眠波聽戍鼓,飯浦約魚舟。 處處迎高密,先應掃郡樓。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逍遙:自由自在,無拘無束。
  • 蓬閣:指仙人居住的地方,這裡比喻爲官清閑之地。
  • 墳籍:古代典籍。
  • 戍鼓:邊防駐軍的鼓聲。
  • 飯浦:飯食和浦口,這裡指在江邊用餐。
  • 高密:地名,這裡指高級官員。

繙譯

自由自在的蓬閣小吏,既是才子又是詩罈的佼佼者。他窮盡古籍,又縱情遊歷江湖。在江波上聽著戍邊的鼓聲入眠,約定在江邊的漁舟上用餐。每到一処都迎接高級官員,首先應該打掃郡城的樓閣。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才子兼詩人的逍遙生活,他不僅學問淵博,而且熱愛自由旅行。詩中通過“眠波聽戍鼓,飯浦約魚舟”等句,生動地展現了他與自然的和諧相処,以及對生活的熱愛。結尾的“処処迎高密,先應掃郡樓”則暗示了他對官場生活的適應和尊重。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由與學問的追求。

李頻

李頻

李頻,字德新,唐壽昌長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鎮),葬於永樂(今李家),唐代後期詩人。幼讀詩書,博覽強記,領悟頗多。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壽昌縣令穆君遊靈棲洞,即景吟詩:“一徑入雙崖,初疑有幾家。行窮人不見,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後稍頓未續。時李頻從行,續吟:“石上生靈筍,池中落異花。終須結茅屋,到此學餐霞。”穆君大爲讚賞。但此詩根據史學家考證是李頻本人所作。 ► 20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