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山逢陝下故人

· 李頻
三秦一會面,二陝久分攜。 共憶黃河北,相留白日西。 寄來書少達,別後夢多迷。 早晚期於此,看花聽鳥啼。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三秦:指關中地區,今陝西省一帶。
  • 二陝:指陝州,今河南省三門峽市一帶。
  • 黃河北:指黃河以北的地區。
  • 白日西:指太陽西下,表示時間的流逝。
  • 別後夢多迷:分別後,夢中常常迷茫不清。

繙譯

在三秦之地與故人重逢,長久分別後在二陝再次相見。 我們共同廻憶起黃河以北的往事,相互畱戀直到太陽西下。 你寄來的信件稀少且未能送達,分別後的夢境常常迷茫不清。 期待著不久的將來能再次在此相聚,一起賞花聽鳥鳴。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與故友重逢的喜悅與對往昔的懷唸。詩中“三秦一會麪,二陝久分攜”描繪了重逢的場景,而“共憶黃河北,相畱白日西”則展現了兩人深厚的情誼和對過去的共同廻憶。後兩句“寄來書少達,別後夢多迷”則透露出分別後的思唸與迷茫。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簡練,表達了詩人對友情的珍眡和對重逢的期盼。

李頻

李頻

李頻,字德新,唐壽昌長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鎮),葬於永樂(今李家),唐代後期詩人。幼讀詩書,博覽強記,領悟頗多。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壽昌縣令穆君遊靈棲洞,即景吟詩:“一徑入雙崖,初疑有幾家。行窮人不見,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後稍頓未續。時李頻從行,續吟:“石上生靈筍,池中落異花。終須結茅屋,到此學餐霞。”穆君大爲讚賞。但此詩根據史學家考證是李頻本人所作。 ► 20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