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小徑:狹窄的小路。
- 升堂:進入正廳。
- 舊不斜:原本是直的。
- 五株:五棵。
- 高秋:深秋。
- 總喂:總是供給。
- 貧人:貧窮的人。
- 來歲:明年。
- 舒:展開,這裏指綻放。
- 簾戶:門簾。
- 通乳燕:讓小燕子自由進出。
- 莫信:不要隨意。
- 打慈鴉:傷害烏鴉。
- 寡妻:寡婦。
- 羣盜:盜賊。
- 車書:指秩序和文明。
- 正一家:統一。
翻譯
狹窄的小路通往正廳,原本是直的,現在五棵桃樹也遮住了它。深秋時節,桃樹總是供給貧窮的人們果實,明年還會綻放滿眼的桃花。門簾應該讓小燕子自由進出,兒童不要隨意傷害烏鴉。寡婦和盜賊不是今天才有的,天下秩序和文明正在統一。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桃樹的描寫,反映了詩人對社會現實的深刻關注。詩中,「高秋總喂貧人實」一句,既表現了桃樹的慷慨,也暗含了對貧苦人民的同情。而「簾戶每宜通乳燕,兒童莫信打慈鴉」則體現了詩人對自然和諧與生命尊重的倡導。最後兩句「寡妻羣盜非今日,天下車書正一家」則透露出詩人對社會秩序恢復和天下統一的期盼。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和諧社會的嚮往和對現實問題的深刻思考。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