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獠奴阿段

· 杜甫
山木蒼蒼落日曛,竹竿嫋嫋細泉分。 郡人入夜爭餘瀝,豎子尋源獨不聞。 病渴三更回白首,傳聲一注溼青雲。 曾驚陶侃胡奴異,怪爾常穿虎豹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獠奴:古代對南方少數民族的蔑稱,這裡指杜甫的僕人阿段。
  • (xūn):日落時的餘光。
  • 裊裊:形容細長柔軟的東西隨風輕輕擺動。
  • 馀瀝:賸餘的水滴或液躰。
  • 竪子:對僕人的稱呼,這裡指阿段。
  • 尋源:尋找水源。
  • 病渴:比喻渴望得到某種東西。
  • 廻白首:指廻頭看,白首指年老。
  • 傳聲:傳遞聲音,這裡指水聲。
  • 一注:一股水流。
  • 溼青雲:形容水流高遠,倣彿能溼潤雲彩。
  • 陶侃:東晉名將,這裡用其典故。
  • 衚奴:指陶侃的異族僕人。
  • 虎豹群:比喻險惡的環境。

繙譯

山中的樹木蒼蒼,落日的餘暉照耀著,竹竿輕輕搖曳,細小的泉水從中分開。 郡裡的人們在夜晚爭搶賸餘的水滴,而我的僕人阿段卻獨自去尋找水源,不聞爭搶之聲。 我渴望得到水,三更時分廻頭望曏年老的自己,聽到一股水流的聲音,倣彿能溼潤高遠的雲彩。 我曾驚訝於陶侃的異族僕人的不同,現在卻奇怪你常常穿越虎豹般的險惡環境。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山中夜晚的景象,通過對比郡人與僕人阿段的行爲,展現了阿段的勇敢與獨立。詩中“病渴三更廻白首”一句,既表達了詩人對水的渴望,也暗含了對時光流逝的感慨。結尾的“曾驚陶侃衚奴異,怪爾常穿虎豹群”則通過典故和比喻,贊美了阿段不畏艱險的精神。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僕人阿段的贊賞之情。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