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晴

· 杜甫
高唐暮冬雪壯哉,舊瘴無復似塵埃。崖沈谷沒白皚皚,江石缺裂青楓摧。 南天三旬苦霧開,赤日照耀從西來。六龍寒急光裴回,照我衰顏忽落地,口雖吟詠心中哀。 未怪及時少年子,揚眉結義黃金臺。洎乎吾生何飄零,支離委絕同死灰。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高唐:指高聳的樓臺。
  • (zhàng):指熱帶或亞熱帶山林中的溼熱空氣,舊時認爲是瘴癘的病源。
  • 崖沈谷沒:形容山崖深谷被雪覆蓋,看不見了。
  • 白皚皚:形容雪白的樣子。
  • 青楓:一種樹,這裏指青楓樹。
  • 六龍:古代神話中拉太陽車的六條龍,這裏指太陽。
  • 裴回:徘徊,這裏形容陽光不穩定。
  • 衰顏:衰老的面容。
  • 黃金臺:古代傳說中的一個地方,這裏比喻結交朋友的地方。
  • (jì):到,及。
  • 支離:破碎,不完整。
  • 委絕:衰敗,消亡。

翻譯

高聳的樓臺在暮冬時節被壯觀的雪景覆蓋,舊時的瘴氣不再像塵埃一樣可見。山崖和深谷都被白雪覆蓋,看不見了,江邊的石頭裂開,青楓樹也被摧毀。

南方的天空經過三旬的苦霧終於散開,赤色的陽光從西方照耀而來。太陽的六條龍在寒冷中急速移動,陽光不穩定地徘徊,照在我衰老的面容上,忽然間又消失了,我口中雖然吟詠,心中卻充滿了哀傷。

我不怪那些及時行樂的年輕人,他們在黃金臺上揚眉結交朋友。而我這一生爲何如此飄零,破碎不堪,如同死灰一般消亡。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暮冬雪景的壯觀,以及詩人對時光流逝和人生無常的感慨。詩中,「高唐暮冬雪壯哉」一句,即展現了雪景的宏偉,同時也隱喻了詩人內心的孤獨與淒涼。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寫,詩人表達了對青春逝去、人生無常的深切哀愁。詩的最後兩句,更是直抒胸臆,表達了詩人對自己飄零命運的無奈和對年輕時光的懷念。整首詩情感深沉,語言凝練,展現了杜甫詩歌的沉鬱頓挫風格。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