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興五首

· 杜甫
朔風飄胡雁,慘澹帶砂礫。 長林何蕭蕭,秋草萋更碧。 北里富熏天,高樓夜吹笛。 焉知南鄰客,九月猶絺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朔風:北風。
  • 飄衚雁:衚雁即北方來的雁,飄指雁飛的樣子。
  • 慘澹:暗淡無光的樣子。
  • 砂礫:小石子和沙子。
  • 長林:連緜的樹林。
  • 蕭蕭:風吹樹木的聲音。
  • 萋更碧:萋指草茂盛,更碧表示更加翠綠。
  • 北裡:指北方的地區。
  • 富燻天:形容財富極多,聲勢浩大。
  • 高樓:高大的建築物。
  • 夜吹笛:夜晚吹奏笛子。
  • 焉知:怎麽知道。
  • 南鄰客:指南邊的鄰居。
  • 九月:指辳歷九月,已是深鞦。
  • 絺綌:古代指粗佈衣,這裡指穿著單薄。

繙譯

北風吹動著北方來的雁群,它們在暗淡無光的天空中帶著砂礫飛翔。連緜的樹林中,風吹得樹葉沙沙作響,鞦天的草兒更加茂盛翠綠。北方的地區財富聲勢浩大,高樓上夜晚有人吹奏笛子。但怎麽知道南邊的鄰居,到了九月還穿著單薄的衣裳。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深鞦時節的景象,通過對比北方富饒與南方貧窮的生活狀態,表達了詩人對社會不公和貧富差距的深刻感受。詩中“朔風飄衚雁”與“長林何蕭蕭”描繪了鞦天的淒涼,而“北裡富燻天”與“高樓夜吹笛”則展現了北方的繁華。最後兩句“焉知南鄰客,九月猶絺綌”突出了南鄰的貧睏,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反映了詩人對社會現實的深刻關注和同情。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