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興五首

· 杜甫
朝逢富家葬,前後皆輝光。 共指親戚大,緦麻百夫行。 送者各有死,不須羨其強。 君看束練去,亦得歸山岡。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遣興:抒發情感,排遣心緒。
  • 輝光:光彩奪目。
  • 緦麻:古代喪服中的一種,用細麻布製成,表示較遠的親戚關係。
  • 百夫行:形容送葬的人很多。
  • 束練:指被捆綁的囚犯。

翻譯

早晨遇到富人家舉行葬禮,前後都是光彩奪目。大家都指着說這是大家族的親戚,穿着緦麻喪服的送葬隊伍有上百人。送葬的人終究都會死去,不必羨慕他們的強盛。你看那些被捆綁的囚犯,最終也會歸於山岡。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述富家葬禮的盛況,反映了唐代社會貧富差距的現實。杜甫以冷靜的筆觸,揭示了人生的無常和死亡的平等,無論貧富,最終都將歸於塵土。詩中「送者各有死,不須羨其強」一句,深刻表達了詩人對生命本質的洞察和對世態炎涼的感慨。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體現了杜甫詩歌的現實主義精神和人文關懷。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