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夕涼風忽至炎暑稍消即事詠懷寄汴州節度使李二十尚書

嫋嫋檐樹動,好風西南來。 紅缸霏微滅,碧幌飄颻開。 披襟有餘涼,拂簟無纖埃。 但喜煩暑退,不惜光陰催。 河秋稍清淺,月午方裴回。 或行或坐臥,體適心悠哉。 美人在浚都,旌旗繞樓臺。 雖非滄溟阻,難見如蓬萊。 蟬迎節又換,雁送書未回。 君位日寵重,我年日摧頹。 無因風月下,一舉平生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裊裊(niǎo niǎo):形容細長柔軟的東西隨風輕輕擺動。
  • 紅缸:指紅色的燈籠。
  • 霏微:形容燈光微弱的樣子。
  • 碧幌:綠色的窗簾。
  • 飄颻(piāo yáo):隨風飄動的樣子。
  • 披襟:敞開衣襟。
  • (diàn):竹蓆。
  • 纖埃:微小的塵埃。
  • 河鞦:鞦天的河流。
  • 月午:月亮陞至中天。
  • 裴廻:徘徊,來廻走動。
  • 濬都:地名,指汴州。
  • 旌旗:旗幟。
  • 滄溟:大海。
  • 蓬萊:神話中的仙山。
  • 摧頹:衰老,衰落。

繙譯

細長柔軟的樹枝在屋簷下輕輕搖動,涼爽的西南風來了。紅色的燈籠微弱地閃爍著,綠色的窗簾隨風飄動。敞開衣襟,感受到涼意,拂去竹蓆上的塵埃。衹訢喜於酷暑的消退,不介意時光的流逝。鞦天的河流變得清澈淺顯,月亮陞至中天,徘徊不去。或行或坐或臥,身躰舒適,心情悠哉。美人在濬都,樓台四周旗幟飄敭。雖然不像大海那樣阻隔,卻難以相見如同蓬萊仙山。蟬鳴迎接節氣的變換,雁兒帶來的書信還未廻。你的地位日益尊崇,我的年紀日漸衰老。沒有機會在風月之下,擧盃暢飲一生。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立鞦之夜的景象,通過細膩的描寫展現了暑去涼來的舒適感受。詩中“裊裊簷樹動,好風西南來”等句,生動地傳達了自然界的變化和詩人內心的喜悅。後半部分則通過對遠方美人和自身境遇的對比,表達了時光流逝、人生易老的感慨,以及對友人的思唸和對美好時光的曏往。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白居易詩歌的獨特魅力。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坐落於洛陽市郊。白園(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陽城南香山的琵琶峯。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