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畦

· 杜甫
秋蔬擁霜露,豈敢惜凋殘。 暮景數枝葉,天風吹汝寒。 綠沾泥滓盡,香與歲時闌。 生意春如昨,悲君白玉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廢畦(fèi qí):廢棄的菜畦,即不再耕種的菜地。
  • 秋蔬:秋季的蔬菜。
  • 擁霜露:被霜露覆蓋。
  • 豈敢:怎麼敢,表示不敢。
  • 凋殘:凋謝殘敗。
  • 暮景:傍晚的景色。
  • 天風:自然的風。
  • 泥滓(ní zǐ):泥土和渣滓,比喻污濁的環境。
  • 歲時闌:歲末,一年將盡。
  • 生意:生機,生命力。
  • 白玉盤:比喻珍貴的器皿,這裏可能指盛放蔬菜的盤子。

翻譯

秋天的蔬菜被霜露覆蓋,我怎敢憐惜它們的凋謝殘敗。 傍晚時分,幾枝葉子在風中搖曳,自然的風吹得你感到寒冷。 綠色被泥土和渣滓沾染得一乾二淨,香氣隨着歲末的到來而消散。 春天的生機彷彿就在昨天,現在卻悲哀地看着你,就像看着一個珍貴的白玉盤。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廢棄菜畦中秋蔬的凋殘景象,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界生命無常的感慨。詩中「秋蔬擁霜露」一句,既描繪了秋蔬的淒涼景象,又暗含了詩人對自然規律的無奈接受。後文通過對「暮景」、「天風」等自然元素的描寫,進一步加深了這種淒涼和無常的氛圍。最後,「生意春如昨」與「悲君白玉盤」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了生命的短暫和珍貴,以及詩人對逝去美好時光的深深懷念和悲哀。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杜甫詩歌中深沉的哲理思考和人文關懷。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