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

· 杜甫
【其一】 江上被花惱不徹,無處告訴只顛狂。 走覓南鄰愛酒伴,經旬出飲獨空牀。 【其二】 稠花亂蕊畏江濱,行步欹危實怕春。 詩酒尚堪驅使在,未須料理白頭人。 【其三】 江深竹靜兩三家,多事紅花映白花。 報答春光知有處,應須美酒送生涯。 【其四】 東望少城花滿煙,百花高樓更可憐。 誰能載酒開金盞,喚取佳人舞繡筵。 【其五】 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 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 【其六】 黃四孃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其七】 不是愛花即肯死,只恐花盡老相催。 繁枝容易紛紛落,嫩蕊商量細細開。
拼音

譯文

【其一】 我被江邊上的春花弄得煩惱不堪,無處講述這種心情只好到處亂走。 來到南鄰想尋找酷愛飲酒的夥伴,不料他牀已空十天前便外出飲酒。 【其二】 繁花亂蕊像錦繡一樣裹住江邊,腳步歪斜走入其間心裏着實怕春天。 不過眼下詩和酒還能聽我驅遣,不必爲我這白頭人有什麼心理負擔。 【其三】 深江岸邊靜竹林中住着兩三戶人家,撩人的紅花映襯着白花。 我有去處來報答春光的盛意,酒店的瓊浆可以送走我的年華。 【其四】 東望少城那裏鮮花如煙,高高的白花酒樓更是解人眼饞。 誰能攜酒召我前往暢飲,喚來美人歡歌笑舞於盛席華筵? 【其五】 來到黃師塔前江水的東岸,又困又懶沐浴着和煦春風。 一株無主的桃花開得正盛,我該愛那深紅還是愛淺紅? 【其六】 黃四孃家花兒茂盛把小路遮蔽,萬千花朵壓彎枝條離地低又低。 眷戀芬芳花間彩蝶時時在飛舞,自由自在嬌軟黃鶯恰恰歡聲啼。 【其七】 並不是說愛花愛得就要死,只因害怕花盡時遷老境逼來。 花到盛時就容易紛紛飄落,嫩蕊啊請你們商量着慢慢開。

注釋

江:指作者在成都的草堂邊的浣花溪。 獨步:獨自散步。 徹:已,盡。 顛狂:放蕩不羈。 顛,即「癲」。 南鄰:指斛斯融。詩原注:「斛斯融,吾酒徒。」 旬:十日爲一旬。 稠:密。 畏(wēi):通「隈」,山水彎曲處。一作「裏」。 行步:腳步。 欹(qī):歪斜。 實:一作「獨」。 在:語助詞,相當於「得」。一説「在」相當於「時」。 料理:安排、幫助。 白頭人:老人。詩中是作者自指。 多事:這裏有撩人之意。 送:打發。 生涯:生活。 少城:小城。成都原有大城和少城之分,少城在大城西面。《元和郡縣誌》載,少城在成都縣西南一里。 可憐:可愛。 盞:一作「鎖」。 佳人:指官妓。 繡筵:豐盛的筵席。 黃師塔:和尚所葬之塔。宋·陸游《老學庵筆記》:余以事至犀浦,過松林甚茂,問馭卒,此何處?答曰:「師塔也。」蜀人呼僧爲師,葬所爲塔,乃悟少陵「黃師塔前」之句。 懶困:疲倦困怠。 無主:自生自滅,無人照管和玩賞。 愛:一作「映」,一作「與」。 黃四娘:杜少陵住成都草堂時的鄰居。 蹊:小路。 留連:即留戀,捨不得離去。 嬌:可愛的樣子。 恰恰:象聲詞,形容鳥叫聲音和諧動聽。一説「恰恰」爲唐時方言,恰好之意。 愛:一作「看」。 肯:猶「拼」。一作「欲」,一作「索」。 紛紛:多而雜亂。 嫩蕊:指含苞待放的花。

《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是唐代大詩人杜少陵的組詩作品,共七首。第一首寫獨步尋花的原因從惱花寫起;第二首寫行至江濱見繁花之多;第三首寫某些人家的花,紅白耀眼,應接不暇;第四首則寫遙望少城之花,想象其花之盛與人之樂;第五首寫黃師塔前之桃花;第六首寫黃四孃家盡是花;第七首總結賞花、愛花、惜花。組詩前四首分別描寫惱花、怕春、報春、憐花而流露出悲愁的情懷;後三首顯示出賞花時的喜悅之情,蘊含春光難留之意。全詩脈絡清楚,層次井然,是一幅獨步尋花圖,表現了杜少陵對花的惜愛、在美好生活中的留連和對美好事物常在的希望。

賞析

春暖花開的時節,杜少陵本想尋伴同遊賞花,未能尋到,只好獨自在成都錦江江畔散步,每經歷一處,寫一處;寫一處,又換一意;一連成詩七首,共成一個體系,同時每首詩又自成章法。這組詩,第一首寫獨步尋花的原因從惱花寫起,頗爲突兀,見出手不凡。第二首寫行至江濱見繁花之多,忽曰怕春,語極奇異,實際上是反語見意。第三首寫某些人家的花,紅白耀眼,應接不暇。第四首則寫遙望少城之花,想象其花之盛與人之樂。第五首寫黃師塔前之桃花,第六首寫黃四孃家盡是花,第七首總結賞花、愛花、惜花。這組詩脈絡清楚,層次井然,是一幅獨步尋花圖。它表現了杜少陵對花的惜愛、在美好生活中的留連和對關好事物常在的希望。 這組詩,每首都緊扣着尋花題意來寫,每首都有花。第一首起句的「江上被花惱不徹」和末首的「不是看花即欲死」遙相呼應,真如常山蛇,扣首則尾應,扣尾則首應,而其中各首都抓繪着賞花、看花,貫串到底。 第一首:「江上被花惱不徹」,花惱人,實際上是花惹人愛。花在江上,花影媚水,水光花色,更是可愛。「顛狂」兩字把愛花的情態刻畫得淋漓盡致。於是詩人覓伴賞花,「走覓南鄰愛酒伴」。可知杜少陵是找他的鄰居一同賞花的。「經旬出飲獨空牀」,明寫這位愛酒伴是出飲,但他該也是獨自賞花去了。這「無處告訴只顛狂」寫的是兩個人的事——他們都到江畔獨步尋花去了。也可能尋花的還有更多的人,誰都愛美。這七首絕句寫尋花,貫穿了「顛狂」二字,這第一首詩是解題。 第二首:「稠花亂蕊畏江濱」,是承第一首「江上被花惱不徹」而來的。江上的花是紛繁的花和雜亂的蕊左右包圍着江的兩邊,浣花溪一片花海。第一首頭一句説「江上被花惱不徹」,而這首第二句則説「行步欹危實怕春」。王嗣奭在《杜臆》把顛狂的形態和心理都講得比較透闢。花之醉人如此,接着寫驅使詩酒,「未須料理自頭人」。這是寫花之魅力,花添詩情酒意,花使青春長在。這是寓有哲理,也合乎情理的。 第三首:「江深竹靜兩三家,多事紅花映白花。」這兩句又是承二首句「稠花亂蕊畏江濱」而來,把大的範圍縮到小的範圍——兩三家。範圍縮小了,花卻繁忙起來了。詩的起句是寫靜態,紅花白花也平常。而加「多事」兩字,頓覺熱鬧非常。「多事」又是從前面花惱人而生髮來的,其奇妙處也是前後輝映。末二句抒情,把春光擬人化。「報答春光知有處,應須美酒送生涯。」似乎有所妙悟,也似有所解脫,但其深情,仍該是愛花。 第四首:「東望少城花滿煙,百花高樓更可憐。」組詩又宕開一層,寫洗花溪邊的繁花繽紛,這是村居所見之花;作者這時又想象成都少城之花,「百花高樓更可憐」。這句和他後來寫的「花近高樓傷客心」,兩句前半截極相似,而後三字哀樂迥異。「更可憐」即多可愛的意思。遙看少城之花,本是煙霧迷惘的煙花,但不曰煙花,而曰花滿煙,真如《杜臆》所云「化腐爲新」了。這樣把城中之花再來陪襯江上、江濱村中人家之花,有遠望近觀之異,而樂事則相同。末二句以發問作結,「誰能載酒開金盞,喚取佳人舞繡筵?」實嘆招飲無人,徒留想象,餘韻無窮。 詩題爲獨步尋花,組詩的第五首則寫到黃師塔前看花。「黃師塔前江水東」,寫具體的地點。「春光懶困倚微風」則寫自己的倦態,春暖人易懶倦,所以倚風小息。但這爲的是更好地看花,看那「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這裏疊用愛字,愛深紅,愛淺紅,愛這愛那,應接不暇,但又是緊跟着「開無主」三字來的。「開無主」就是自由自在地開,儘量地開,大開特開,所以下句承接起來更顯出絢爛綺麗,詩也如錦似繡。 第六首寫尋花到了黃四孃家。這首詩記敘在黃四孃家賞花時的場面和感觸,描寫草堂周圍爛漫的春光,表達了對美好事物的熱愛之情和適意之懷。春花之美、人與自然的親切和諧,都躍然紙上。首句點明尋花的地點,是在「黃四孃家」的小路上。此句以人名入詩,生活情趣較濃,頗有民歌味。次句「千朵萬朵」,是上句「滿」字的具體化。「壓枝低」,描繪繁花沉甸甸地把枝條都壓彎了,景色宛如歷歷在目。「壓」、「低」二字用得十分準確、生動。第三句寫花枝上彩蝶蹁躚,因戀花而「留連」不去,暗示出花的芬芳鮮妍。花可愛,蝶的舞姿亦可愛,不免使漫步的人也「留連」起來。但他也許並未停步,而是繼續前行,因爲風光無限,美景尚多。「時時」,則不是偶爾一見,有這二字,就把春意鬧的情趣渲染出來。正在賞心悅目之際,恰巧傳來一串黃鶯動聽的歌聲,將沉醉花叢的詩人喚醒。這就是末句的意境。「嬌」字寫出鶯聲輕軟的特點。「自在」不僅是嬌鶯姿態的客觀寫照,也傳出它給作者心理上的愉快輕鬆的感覺。詩在鶯歌「恰恰」聲中結束,饒有餘韻。此詩寫的是賞景,這類題材,盛唐絕句中屢見不鮮。但像此詩這樣刻畫十分細微,色彩異常穠麗的,則不多見。如「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門前溪水流」(常建《三日尋李九莊》),「昨夜風開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輪高」(王龍標《春宮曲》),這些景都顯得「清麗」;而杜少陵在「花滿蹊」後,再加「千朵萬朵」,更添蝶舞鶯歌,景色就穠麗了。這種寫法,可謂前無古人。其次,盛唐人很講究詩句聲調的和諧。他們的絕句往往能被諸管絃,因而很講協律。杜少陵的絕句不爲歌唱而作,純屬誦詩,因而常常出現拗句。如此詩「千朵萬朵壓枝低」句,按律第二字當平而用仄。但這種「拗」決不是對音律的任意破壞,「千朵萬朵」的復疊,便具有一種口語美。而「千朵」的「朵」與上句相同位置的「四」字,雖同屬仄聲,但彼此有上、去聲之別,聲調上仍具有變化。詩人也並非不重視詩歌的音樂美。這表現在三、四兩句雙聲詞、象聲詞與疊字的運用。「留連」、「自在」均爲雙聲詞,如貫珠相聯,音調宛轉。「時時」、「恰恰」爲疊字,即使上下兩句形成對仗,使語意更強,更生動,更能表達詩人迷戀在花、蝶之中,忽又被鶯聲喚醒的剎那間的快意。這兩句除卻「舞」、「鶯」二字,均爲舌齒音,這一連串舌齒音的運用造成一種喁喁自語的語感,維妙維肖地狀出看花人爲美景陶醉、驚喜不已的感受。聲音的效用極有助於心情的表達。在句法上,盛唐詩句多天然渾成,杜少陵則與之異趣。比如「對結」(後聯駢偶)乃初唐絕句格調,盛唐絕句已少見,因爲這種結尾很難做到神完氣足。杜少陵卻因難見巧,如此詩後聯既對仗工穩,又饒有餘韻,用得恰到好處:在賞心悅目之際,聽到鶯歌「恰恰」,增添不少感染力。此外,這兩句按習慣文法應作:戲蝶留連時時舞,嬌鶯自在恰恰啼。把「留連」、「自在」提到句首,既是出於音韻上的需要,同時又在語意上強調了它們,使含義更易體味出來,句法也顯得新穎多變。 最後一首:「不是愛花即欲死」。痛快乾脆,毫不藏伏。杜少陵慣於一拚到底,常用狠語,如「語不驚人死不休」,即是如此。他又寫道:「只恐花盡老相催。」怕的是花謝人老。下兩句則是寫景,寫花枝之易落,花蕊的慢開,景中寓借花之深情,以對句出之,更是加倍寫法,而又密不透風,情深語細。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其一】注釋

  • :盡,完。
  • 經旬:經過十天。

【其一】繙譯

我被江上的春花弄得煩惱不堪,沒辦法傾訴,衹能癲狂。於是前去尋找南邊的酒友,卻發現他十來天前出去飲酒,如今獨畱空牀。

【其一】賞析

這首詩寫詩人爲春花所睏擾,卻無人可訴,衹能找酒友解憂,卻又尋而不得,透出一種孤獨和無奈。

【其二】注釋

  • 稠花亂蕊:形容花多而密。
  • 欹危:歪斜、傾斜。(欹,qī)

【其二】繙譯

繁花亂蕊讓人害怕靠近江濱,行走起來歪歪斜斜實在是懼怕春天。詩歌和美酒還能夠任我敺使,不必去理會那滿頭白發的自己。

【其二】賞析

詩人雖怕春天,卻又能以詩酒爲伴,在矛盾中展現出對生活的複襍情感。

【其三】注釋

無特殊難解詞語。

【其三】繙譯

江水深而竹林靜的地方有兩三人家,多事的紅花映襯著白花。報答春光知道有去処,應該用美酒來度過這一生。

【其三】賞析

寫出江邊人家処春花之景,及詩人以美酒度春光的愜意。

【其四】注釋

  • 少城:小城。
  • 金盞:酒盃。

【其四】繙譯

曏東望那少城之処鮮花如菸,百花高樓更是讓人憐愛。誰能帶著酒打開酒盃,呼喚美人在錦綉筵蓆上起舞。

【其四】賞析

描繪了少城繁花之美和對歡樂場景的想象。

【其五】注釋

  • 黃師塔:和尚所葬之塔。

【其五】繙譯

黃師塔前江水曏東流去,在春天的光線下我慵嬾睏倦地倚靠在微風之中。一棵無主的桃花盛開了,真可愛呀,是喜愛深紅的還是淺紅的?

【其五】賞析

營造出一種閑適、悠然的意境,通過對桃花的描寫,表現出對自然美的訢賞和對生活的熱愛。

【其六】注釋

  • (xī):小路。

【其六】繙譯

黃四娘家周圍的小路上開滿了鮮花,許許多多的花朵壓彎了枝條。畱戀嬉戯的彩蝶不停地飛舞,自在鳴唱的黃鶯叫聲恰恰。

【其六】賞析

生動地刻畫了春天繁花似錦、蝶舞鶯啼的景象,畫麪感極強,充滿了生機與活力。

【其七】注釋

無特殊難解詞語。

【其七】繙譯

不是喜愛花會愛到死的地步,衹是害怕花盡了時光老去催促人。繁茂的花枝容易紛紛飄落,稚嫩的花蕊正商議著慢慢開放。

【其七】賞析

表達了詩人對花的喜愛和對時光流逝的感慨,同時也展現出對生命的細膩感悟。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