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汴州

罷相恩猶在,那容處靜司。 政嚴初領節,名重更因詩。 公事巡營外,戎裝拜敕時。 恭聞長與善,應念出身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罷相:指被免去宰相的職位。
  • 恩猶在:指雖然被免職,但皇帝的恩寵仍然存在。
  • 靜司:指閒職或不重要的職位。
  • 政嚴:指政治嚴肅,治理嚴格。
  • 領節:指擔任節度使等重要職務。
  • 戎裝:指軍裝,這裏指穿上軍裝。
  • 拜敕:指接受皇帝的詔令。
  • 長與善:指長期行善,有好的名聲。
  • 出身遲:指出身低微,或指開始做官的時間較晚。

翻譯

雖然被免去了宰相的職位,但皇帝的恩寵依舊存在,怎麼可能被安置在不重要的職位上呢? 政治嚴肅,治理嚴格,初次擔任節度使這樣的重要職務,名聲也因爲詩作而更加響亮。 公務繁忙,巡視軍營之外,穿上軍裝接受皇帝的詔令。 聽說長期行善,有好的名聲,應該會讓人忘記他出身低微或開始做官的時間較晚。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雖然被免職但仍受皇帝恩寵的官員形象。詩中通過「罷相恩猶在」和「政嚴初領節」等句,展現了這位官員的政治地位和影響力。同時,「名重更因詩」一句,既表現了官員的文學才華,也暗示了其在文化領域的地位。最後兩句「恭聞長與善,應念出身遲」則表達了對這位官員品德和成就的認可,儘管他出身不高或起步較晚,但長期的善行和成就已經讓人忘記了他出身的不足。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通過對官員形象的刻畫,傳達了對品德和才華的尊重。

朱慶餘

朱慶餘

朱慶餘(生卒年不詳),名可久,字慶餘,以字行,越州(今浙江紹興)人,唐代詩人。寶曆二年(826)進士,官至祕書省校書郎,見《唐詩紀事》卷四六、《唐才子傳》卷六,《全唐詩》存其詩兩卷。曾作《閨意獻張水部》作爲參加進士考試的“通榜”,增加中進士的機會。據說張籍讀後大爲讚賞,寫詩回答他說:“越女新裝出鏡心,自知明豔更沉吟。齊紈未足時人貴,一曲菱歌值萬金。”於是朱慶餘聲名大震。 ► 17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