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璧州劉使君

王府登朝後,巴鄉典郡新。 江分入峽路,山見採鞭人。 舊業孤城夢,生祠幾處身。 知君素清儉,料得卻來貧。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王府:指皇室或貴族的府邸。
  • 登朝:指官員升至朝廷任職。
  • 巴鄉:指巴地,即今四川一帶。
  • 典郡:管理郡縣,即擔任地方行政長官。
  • 江分:江水分流。
  • 入峽路:進入峽谷的道路。
  • 山見:在山中見到。
  • 採鞭人:指在山中勞作的人,可能特指採藥或採礦的人。
  • 舊業:舊時的職業或工作。
  • 孤城夢:指對過去在孤城中生活的回憶或夢想。
  • 生祠:爲活人建立的祠堂,表示對其功德的紀念。
  • 幾處身:指在多個地方都有其身影或影響。
  • 素清儉:一向清廉節儉。
  • 料得:預料到。

翻譯

你從王府升至朝廷任職後,現在又新任巴鄉的地方長官。江水分流,你將沿着入峽的道路前行,山中或許能見到採鞭的勞作人。你對舊時在孤城中的生活仍懷有夢想,而你的功德已在多處建有生祠。我知道你一向清廉節儉,預料到你未來可能會更加貧窮。

賞析

這首詩是朱慶餘送別即將赴任璧州(今四川璧山縣)的劉使君所作。詩中,朱慶餘表達了對劉使君的敬重和對其未來的關切。首聯寫劉使君從朝廷到地方的轉變,顯示出其仕途的變遷。頷聯和頸聯通過對自然景象和劉使君過往事蹟的描繪,展現了劉使君的品德和影響力。尾聯則表達了對劉使君清廉節儉品質的讚賞,以及對其未來可能面臨的困境的預感。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體現了詩人對友人的深厚情誼和對清廉官員的崇高敬意。

朱慶餘

朱慶餘

朱慶餘(生卒年不詳),名可久,字慶餘,以字行,越州(今浙江紹興)人,唐代詩人。寶曆二年(826)進士,官至祕書省校書郎,見《唐詩紀事》卷四六、《唐才子傳》卷六,《全唐詩》存其詩兩卷。曾作《閨意獻張水部》作爲參加進士考試的“通榜”,增加中進士的機會。據說張籍讀後大爲讚賞,寫詩回答他說:“越女新裝出鏡心,自知明豔更沉吟。齊紈未足時人貴,一曲菱歌值萬金。”於是朱慶餘聲名大震。 ► 17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