貽毗陵正勤禪院奉長老

隨緣駐瓶錫,心已悟無生。 默坐煙霞散,閒觀水月明。 竹深風倍冷,堂迥磬偏清。 願作傳燈者,忘言學淨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yí):贈送。
  • 毗陵:地名,今江蘇省常州市。
  • 正勤禪院:寺院名。
  • 奉長老:對寺院高僧的尊稱。
  • 隨緣:順應機緣,任其自然。
  • 駐瓶錫:指僧人停留。瓶錫是僧人的用具。
  • 無生:佛教術語,指超越生死的境界。
  • 默坐:靜坐。
  • 煙霞:指山水景色。
  • 閒觀:悠閒地觀察。
  • 水月:水中月影,比喻事物虛幻不實。
  • 竹深:竹林深處。
  • 風倍冷:風更加寒冷。
  • 堂迥:寺院的大堂空曠。
  • 磬偏清:磬聲特別清脆。
  • 傳燈:佛教用語,比喻傳授佛法。
  • 忘言:指達到一種無需言語表達的境界。
  • 學淨名:學習清淨無爲的道理。

翻譯

我順應機緣停留在寺院,心中已經領悟了超越生死的境界。 靜靜地坐着,看着山水景色消散,悠閒地觀察水中月影的明亮。 竹林深處,風更加寒冷,寺院的大堂空曠,磬聲特別清脆。 我願意成爲傳授佛法的人,學習清淨無爲的道理,達到無需言語表達的境界。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佛教哲理的深刻理解和嚮往。詩中,「隨緣駐瓶錫,心已悟無生」展現了詩人順應自然,心境已達無生無滅的境界。後文通過「默坐煙霞散,閒觀水月明」等句,描繪了詩人在靜謐的自然環境中,體驗禪意的情景。最後兩句「願作傳燈者,忘言學淨名」則表達了詩人希望成爲佛法傳播者,追求更高精神境界的願望。整首詩語言簡潔,意境深遠,體現了詩人對佛教哲學的深刻領悟和崇高追求。

李中

五代時南唐隴西人,字有中。爲淦陽宰。工詩文,有《碧雲集》。 ► 31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