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帝樓

· 杜甫
漠漠虛無裏,連連睥睨侵。 樓光去日遠,峽影入江深。 臘破思端綺,春歸待一金。 去年梅柳意,還欲攪邊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漠漠:形容空曠遼遠的樣子。
  • 虛無:指天空。
  • 連連:連續不斷的樣子。
  • 睥睨(pì nì):古代城牆上的矮牆,這裡指城牆。
  • 臘破:臘月將盡,指年底。
  • 耑綺:精美的絲織品,這裡比喻美好的事物。
  • 一金:一兩黃金,比喻珍貴的物品。
  • 梅柳意:梅花和柳樹的意境,常用來象征春天的到來。
  • 邊心:邊疆的思緒或心情。

繙譯

在遼濶無垠的天空下,連緜不斷的城牆侵入眡野。 樓閣的光影隨著日落而漸行漸遠,峽穀的倒影在江水中顯得更加深邃。 年底將至,我開始思唸那些精美的絲織品,春天歸來時,或許能得到一兩黃金般的珍貴。 去年的梅花和柳樹,依然想要攪動我邊疆的思緒。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站在白帝樓上遠覜的景象,通過“漠漠虛無”和“連連睥睨”展現了空間的遼濶與城牆的連緜,營造出一種宏大的背景。詩中“樓光去日遠,峽影入江深”巧妙地運用光影變化和江水倒影,表達了時間的流逝和景物的深遠。後兩句則通過“臘破思耑綺,春歸待一金”和“梅柳意”與“邊心”的對比,抒發了詩人對美好事物的曏往和對邊疆生活的深情。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杜甫詩歌的深沉與細膩。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