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閬州領妻子卻赴蜀州山行三首

· 杜甫
行色遞隱見,人煙時有無。 僕伕穿竹語,稚子入雲呼。 轉石驚魑魅,抨弓落狖鼯。 真供一笑樂,似欲慰窮途。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閬州:今四川省閬中市。
  • 蜀州:今四川省成都市。
  • 行色:旅行的神色或情景。
  • 遞隱見:交替出現和消失。
  • 人菸:指有人居住的地方。
  • 僕夫:僕人。
  • 稚子:小孩。
  • 轉石:滾動石頭。
  • 魑魅(chī mèi):傳說中的山林妖怪。
  • 抨弓:拉開弓。
  • 狖鼯(yòu wú):一種生活在樹上的小動物。
  • 真供:真是。
  • 一笑樂:一笑之樂。
  • 窮途:睏境,艱難的路途。

繙譯

旅行的情景交替出現和消失,有人居住的地方時有時無。僕人在竹林中穿行交談,小孩在雲霧中呼喚。滾動石頭驚動了山中的妖怪,拉開弓箭使得樹上的小動物掉落。這些情景真是讓人一笑之樂,似乎想要安慰我這艱難的路途。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杜甫攜家帶口從閬州返廻蜀州途中的山行景象。詩中通過“行色遞隱見”和“人菸時有無”表達了旅途的艱辛和不確定性。後兩句則通過僕人和稚子的活動,以及驚動山中生物的情景,展現了旅途中的生活氣息和自然環境。最後兩句則表達了詩人對這些情景的訢賞,以及它們給艱難旅途帶來的慰藉。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在艱難旅途中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自然的敬畏。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