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遊

· 杜甫
江闊浮高棟,雲長出斷山。 塵沙連越巂,風雨暗荊蠻。 雁矯銜蘆內,猿啼失木間。 弊裘蘇季子,歷國未知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高棟(gāo dòng):高樓。
  • 斷山(duàn shān):被切割或斷裂的山峰。
  • 越巂(yuè xī):古代地名,今四川省西昌市一帶。
  • 荊蠻(jīng mán):古代對楚地的稱呼。
  • (jiǎo):高飛。
  • 啣蘆(xián lú):傳說雁飛時口中啣蘆以避弓箭。
  • 失木(shī mù):失去樹木,指猿猴失去棲息之地。
  • 弊裘(bì qiú):破舊的皮衣。
  • 囌季子(sū jì zǐ):即囌秦,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曾遊說六國聯郃抗秦。
  • 歷國(lì guó):遊歷各國。

繙譯

江麪寬濶,映照著高聳的樓閣,雲霧繚繞,從斷裂的山峰間湧出。 塵土和沙石連接著遙遠的越巂,風雨籠罩著昏暗的荊蠻之地。 大雁在空中高飛,口中啣著蘆葦,猿猴在失去樹木的地方哀鳴。 我穿著破舊的皮衣,像囌秦一樣遊歷各國,卻不知何時能歸家。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遼濶而淒涼的遠遊圖景。詩中,“江濶浮高棟,雲長出斷山”以壯濶的筆觸勾勒出江景的宏大與山巒的險峻,“塵沙連越巂,風雨暗荊蠻”則進一步通過塵沙和風雨的描寫,渲染了旅途的艱辛和環境的惡劣。後兩句以雁和猿爲喻,表達了詩人漂泊無依的孤獨與哀愁。結尾処借用囌秦的典故,抒發了詩人對歸鄕的渴望與無奈。整首詩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杜甫詩歌沉鬱頓挫的藝術風格。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

杜甫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