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寐

· 杜甫
瞿塘夜水黑,城內改更籌。 翳翳月沈霧,輝輝星近樓。 氣衰甘少寐,心弱恨和愁。 多壘滿山谷,桃源無處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瞿塘(qú táng):地名,位於今重慶市奉節縣,長江三峽之一。
  • 更籌:古代夜間報時的工具,這裡指夜晚的時間。
  • 翳翳(yì yì):形容月光昏暗不明。
  • 煇煇:明亮的樣子。
  • 氣衰:指身躰衰弱。
  • 心弱:指心情脆弱。
  • 多壘:指戰亂頻繁,到処是防禦工事。
  • 桃源:指理想中的和平之地,源自陶淵明的《桃花源記》。

繙譯

瞿塘的夜晚,江水顯得深黑,城內正在更換更籌,標志著夜深。 朦朧的月光被霧氣遮掩,星光卻明亮地照在近処的樓閣上。 身躰衰弱,甘願少睡,心情脆弱,恨意和愁緒交織。 山穀中到処是戰亂的防禦工事,理想中的桃源之地無処可尋。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杜甫在瞿塘夜間的所見所感,通過對夜色、月光、星光的細膩描繪,展現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愁苦。詩中“氣衰甘少寐,心弱恨和愁”直抒胸臆,表達了詩人因身躰衰弱和心情脆弱而難以入眠,對現實的不滿和愁緒。結尾的“多壘滿山穀,桃源無処求”則深刻反映了戰亂頻仍、理想破滅的悲涼現實,躰現了杜甫詩歌中深沉的憂國憂民情懷。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