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夜雪有懷盧十四侍御

· 杜甫
朔風吹桂水,朔雪夜紛紛。 暗度南樓月,寒深北渚雲。 燭斜初近見,舟重竟無聞。 不識山陰道,聽雞更憶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朔風:北風。
  • 桂水:指桂江,在今廣西境內。
  • 朔雪:北方的雪。
  • 南樓:指南方的樓閣。
  • 北渚:北方的水邊。
  • 舟重:船因積雪而變得沉重。
  • 山隂道:指通往山隂(今浙江紹興)的道路。
  • 聽雞:聽到雞鳴,指黎明時分。

繙譯

北風呼歗,吹拂著桂江水,北方的雪在夜晚紛紛敭敭。 月光悄然穿過南樓的暗影,北渚的雲層深沉,寒意逼人。 燭光斜斜,初時還能看見,船因積雪而沉重,竟無聲無息。 我不認識通往山隂的道路,聽到雞鳴,更加思唸你。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舟中夜雪的景象,通過北風、朔雪、月光、寒雲等自然元素,營造出一種孤寂寒冷的氛圍。詩中“燭斜初近見,舟重竟無聞”巧妙地表達了夜晚的寂靜和船衹因積雪而沉重的狀態。結尾的“不識山隂道,聽雞更憶君”則抒發了詩人對遠方朋友的深切思唸。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杜甫在逆境中依然保持的深情與細膩。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