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侍御往東川放生池祖席

· 杜甫
東川詩友合,此贈怯輕爲。 況復傳宗近,空然惜別離。 梅花交近野,草色向平池。 儻憶江邊臥,歸期願早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東川:地名,今四川省東部。
  • 詩友合:詩友聚會。
  • 怯輕爲:害怕輕易地做。
  • 傳宗近:宗族或學術傳承相近。
  • 空然:徒然,白白地。
  • 惜別離:對分別感到惋惜。
  • 梅花交近野:梅花盛開,接近野外。
  • 草色向平池:草的顏色指向平靜的池塘。
  • 儻憶:如果回憶。
  • 江邊臥:在江邊休息或居住。
  • 歸期願早知:希望早日知道歸來的日期。

翻譯

東川的詩友們聚集一堂,這次贈送禮物讓我感到有些猶豫和害怕。 何況我們宗族或學術傳承相近,白白地感到對分別的惋惜。 梅花盛開,接近野外,草的顏色指向平靜的池塘。 如果你回憶起在江邊休息的日子,希望你能早日知道歸來的日期。

賞析

這首詩是杜甫送別王侍御前往東川的作品,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深情和對分別的惋惜。詩中通過描繪梅花和草色,營造了一種寧靜而美麗的自然景象,以此來襯托詩人內心的情感。末句「歸期願早知」直接表達了對友人早日歸來的期盼,體現了詩人對友情的珍視和對未來的美好祝願。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杜甫詩歌的獨特魅力。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