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驛亭觀江漲呈竇使君二首

· 杜甫
向晚波微綠,連空岸腳青。 日兼春有暮,愁與醉無醒。 漂泊猶杯酒,躊躇此驛亭。 相看萬里外,同是一浮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曏晚:傍晚。
  • 波微綠:水波微微泛綠。
  • 岸腳青:岸邊因爲水漲而顯得青翠。
  • 日兼春有暮:日落時分,春天也將結束。
  • 愁與醉無醒:憂愁和醉酒使人無法清醒。
  • 漂泊:四処流浪,沒有固定的居所。
  • 躊躇:猶豫不決,徘徊不定。
  • 驛亭:古代供傳遞公文的人或來往官員途中歇宿、換馬的処所。
  • 相看萬裡外:彼此相望,雖然相隔萬裡。
  • 浮萍:水生植物,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活。

繙譯

傍晚時分,水波微微泛綠,連緜的岸邊因水漲而顯得青翠。 日落時分,春天也將結束,憂愁和醉酒使人無法清醒。 四処流浪,猶帶著盃中的酒,猶豫不決地站在這驛亭中。 彼此相望,雖然相隔萬裡,但我們都像是漂泊不定的浮萍。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杜甫在巴西驛亭觀看江水漲潮時的情景,通過自然景象的描寫,抒發了詩人漂泊無依、憂愁滿懷的情感。詩中“波微綠”、“岸腳青”等細膩的景物描寫,展現了春天的生機盎然,而“日兼春有暮”則透露出時光流逝的哀愁。後兩句“相看萬裡外,同是一浮萍”深刻表達了詩人對人生漂泊不定的感慨,以及與竇使君雖相隔遙遠卻心意相通的情感。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