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秋有感
門巷涼秋至,高梧一葉驚。
漸添衾簟爽,頓覺夢魂清。
暗促蓮開豔,乍催蟬發聲。
雨降炎氣減,竹引冷煙生。
戍客添歸思,行人怯遠程。
未逢徵雁下,漸聽夜砧鳴。
張翰思鱸興,班姬詠扇情。
音塵兩難問,蛩砌月空明。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衾簟(qīn diàn):指被子和竹蓆。
- 蓮開豔:指蓮花盛開,色彩豔麗。
- 蟬發聲:指蟬開始鳴叫。
- 炎氣減:指炎熱的氣息減弱。
- 冷煙生:指冷涼的煙霧升起。
- 戍客:指駐守邊疆的士兵。
- 歸思:指思鄉之情。
- 行人:指出行的人。
- 怯遠程:害怕遠行。
- 徵雁:指南飛的大雁,常用來象徵遠行或傳遞消息。
- 夜砧鳴:指夜晚搗衣的聲音,砧是搗衣石。
- 張翰思鱸興:張翰是西晉文學家,因思念家鄉的鱸魚而辭官歸隱。
- 班姬詠扇情:班姬指班昭,東漢女文學家,詠扇情指她所作的《怨歌行》中對扇子的描寫,表達了對逝去青春的哀愁。
- 音塵:指消息或音信。
- 蛩砌:指蟋蟀在臺階下鳴叫。
翻譯
秋天的涼意降臨到門巷,高大的梧桐樹上,一片葉子驚落。 漸漸地,被子和竹蓆帶來了涼爽,頓時感覺夢魂也變得清新。 暗暗催促着蓮花盛開,色彩豔麗,突然間蟬也開始鳴叫。 雨水降下,炎熱的氣息減弱,竹林中冷涼的煙霧升起。 駐守邊疆的士兵增添了思鄉之情,出行的人害怕遠行。 沒有徵雁南飛,漸漸地夜晚搗衣的聲音響起。 張翰因思念家鄉的鱸魚而辭官歸隱,班昭詠扇表達了對逝去青春的哀愁。 消息難以詢問,蟋蟀在臺階下鳴叫,月光空明。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新秋時節的景象,通過自然景物的變化來表達人的情感。詩中,「高梧一葉驚」形象地描繪了秋天的到來,而「漸添衾簟爽」則傳達了秋涼的舒適感。後文通過對蓮花、蟬聲、雨水的描寫,進一步渲染了秋天的氛圍。詩的結尾通過對張翰和班昭的典故的引用,抒發了對家鄉和青春的懷念,以及對遠方消息的渴望和無奈。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細膩,展現了詩人對季節變化的敏感和對人生境遇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