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弟觀赴藍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三首

· 杜甫
庾信羅含俱有宅,春來秋去作誰家。 短牆若在從殘草,喬木如存可假花。 卜築應同蔣詡徑,爲園須似邵平瓜。 比年病酒開涓滴,弟勸兄酬何怨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庾信:南北朝時期的文學家,此處借指高雅的居所。
  • 羅含:東晉時期的文學家,此處同樣借指高雅的居所。
  • 卜築:選擇地點建造房屋。
  • 蔣詡徑:蔣詡是東漢時期的隱士,他家門前有三條小徑,常用來比喻隱居生活。
  • 邵平瓜:邵平是秦朝的隱士,他在長安城東種瓜,瓜味甜美,後用來比喻隱居生活的美好。
  • 比年:連年。
  • 病酒:因飲酒過度而生病。
  • 涓滴:極少量的酒。

翻譯

庾信和羅含都曾有過他們的宅邸,春去秋來,這些地方如今歸誰所有? 如果短牆還在,那就隨它與殘草相伴;如果高大的樹木依舊,或許可以借來點綴花朵。 選擇建造新居,應該像蔣詡那樣隱居於小徑之中;打理園子,必須像邵平那樣種出甜美的瓜。 連年來因病酒而只能喝極少量的酒,弟弟勸我,兄弟間相互勸酒,又何必嘆息呢。

賞析

這首詩是杜甫寫給即將赴藍田迎接妻兒的弟弟的,表達了對弟弟新生活的祝福和對隱居生活的嚮往。詩中通過庾信、羅含的宅邸、蔣詡的徑、邵平的瓜等典故,描繪了一種理想的生活狀態,即遠離塵囂,迴歸自然。末句「弟勸兄酬何怨嗟」則流露出兄弟間的深厚情誼和對簡單生活的滿足。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展現了杜甫對家庭和親情的重視,以及對寧靜生活的渴望。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