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任城許主簿遊南池

· 杜甫
秋水通溝洫,城隅進小船。 晚涼看洗馬,森木亂鳴蟬。 菱熟經時雨,蒲荒八月天。 晨朝降白露,遙憶舊青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溝洫(gōu xù):田間的水道,灌溉系統。
  • 城隅(yú):城牆的角落。
  • 森木:茂密的樹木。
  • :一種水生植物,果實可食。
  • :一種水生植物,常用於編織。
  • 白露:二十四節氣之一,標誌着秋季的深入。
  • 青氈:青色的氈毯,這裏可能指舊時的住所或記憶中的場景。

翻譯

秋天的水流貫穿了田間的水道,我們在城牆的角落裏划着小船。傍晚時分,天氣涼爽,我們看着人們在洗馬,茂密的樹木中蟬聲此起彼伏。經過連綿的雨季,菱角已經成熟,而到了八月,蒲草開始荒蕪。清晨,當白露降臨時,我不禁遙想起舊時的青氈,那記憶中的場景。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秋天的一個寧靜場景,通過細膩的自然描寫,展現了秋日的寧靜與變遷。詩中「秋水通溝洫」和「城隅進小船」描繪了水鄉的寧靜與和諧,而「晚涼看洗馬,森木亂鳴蟬」則進一步以動襯靜,增強了秋日的涼爽與寧靜感。後兩句通過對菱角成熟和蒲草荒蕪的描寫,暗示了季節的更迭和時光的流逝。最後,「晨朝降白露,遙憶舊青氈」則巧妙地將自然景象與個人情感結合,表達了對過去時光的懷念。整首詩語言簡潔,意境深遠,展現了杜甫對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