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小豎鋤斫舍北果林枝蔓荒穢淨訖移牀三首

· 杜甫
籬弱門何向,沙虛岸只摧。 日斜魚更食,客散鳥還來。 寒水光難定,秋山響易哀。 天涯稍曛黑,倚杖更裴回。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籬弱(lí ruò):指籬笆不堅固。
  • 沙虛(shā xū):沙土鬆散。
  • 岸只摧(àn zhǐ cuī):岸邊崩塌。
  • 魚更食(yú gēng shí):魚兒再次覓食。
  • 鳥還來(niǎo huán lái):鳥兒返回。
  • 寒水光難定(hán shuǐ guāng nán dìng):寒冷的水面波光不定。
  • 秋山響易哀(qiū shān xiǎng yì āi):秋天的山中回聲容易引起哀思。
  • 天涯稍曛黑(tiān yá shāo xūn hēi):天邊漸漸昏暗。
  • 倚杖更裴回(yǐ zhàng gèng péi huí):拄着柺杖徘徊。

翻譯

籬笆不堅固,門向何處開?沙土鬆散,岸邊崩塌。 夕陽斜照,魚兒再次覓食;客人散去,鳥兒返回。 寒冷的水面波光不定,秋天的山中回聲容易引起哀思。 天邊漸漸昏暗,我拄着柺杖徘徊。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秋日傍晚的景象,通過籬笆、沙岸、魚鳥等自然元素,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轉、自然變遷的感慨。詩中「寒水光難定,秋山響易哀」一句,巧妙地運用了對仗和意象,傳達了詩人內心的哀愁和對自然美的深刻感受。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展現了杜甫詩歌的沉鬱風格和對自然景物的細膩觀察。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