峽口二首

· 杜甫
時清關失險,世亂戟如林。 去矣英雄事,荒哉割據心。 蘆花留客晚,楓樹坐猿深。 疲薾煩親故,諸侯數賜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峽口:指長江三峽的入口處。
  • 時清:指時代太平。
  • 關失險:關隘失去了往日的險要。
  • 戟如林:形容戰亂時兵器衆多,如森林一般。
  • 去矣:感嘆詞,表示過去或消失。
  • 英雄事:指英雄的壯舉或事蹟。
  • 荒哉:荒謬啊。
  • 割據心:指分裂割據的野心。
  • 蘆花:蘆葦的花,此處可能指秋天的景色。
  • 留客晚:指夜晚留客。
  • 楓樹坐猿深:楓樹下猿猴聚集,形容深秋的景象。
  • 疲薾(pí ěr):疲憊不堪。
  • 親故:親戚朋友。
  • 諸侯:指各地的統治者或有權勢的人。
  • 數賜金:多次賜予金錢。

翻譯

在太平時代,關隘失去了往日的險要,而在亂世中,兵器如森林般密集。英雄的事蹟已經遠去,割據的野心多麼荒謬。蘆花在夜晚留下客人,楓樹下猿猴聚集,深秋的景象。疲憊不堪時,親戚朋友給予幫助,各地的統治者多次賜予金錢。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時代變遷與個人境遇的對比。首聯通過「時清」與「世亂」的對比,反映了時代的變遷對關隘和戰爭的影響。頷聯則通過「去矣」和「荒哉」表達了對英雄時代的懷念和對割據野心的批判。頸聯和尾聯則轉向個人境遇,以秋景爲背景,表達了疲憊時的親情和權勢者的資助,透露出詩人對現實生活的感慨和對人情冷暖的體悟。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杜甫詩歌的沉鬱頓挫風格。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