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市人:商人。
- 日中:中午,這裏指市場交易繁忙之時。
- 競錐刀:比喻爭利,像爭奪細小的刀尖一樣。
- 置膏烈火上:比喻商人的生活如同將油脂放在烈火上,隨時可能被燒燬。
- 歲稔:豐收。
- 除蓬蒿:清除雜草,指農人勤勞耕作。
- 所務谷爲本:指農人以種植穀物爲生。
- 邪贏:不正當的利益。
- 舜舉十六相:傳說中舜帝任命了十六位賢相。
- 商鞅:戰國時期秦國的改革家,推行變法。
- 法令如牛毛:形容法令繁多。
翻譯
商人們在中午時分聚集在市場上,爲了微小的利益爭得不可開交。他們的生活就像將油脂放在烈火上,時刻處於煎熬之中。而農人們則期盼着豐收,一起努力清除田間的雜草。他們以種植穀物爲生,不正當的利益對他們來說太過勞心。舜帝曾任命了十六位賢相,他的身份尊貴,治國之道高尚。而在秦國,商鞅推行了繁多的法令,如同牛毛一般。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商人和農人生活的對比,展現了杜甫對社會現實的深刻觀察和批判。詩中,「市人」與「農人」形成鮮明對比,前者爲利所困,後者則樸實勤勞。杜甫通過這種對比,表達了對淳樸農耕生活的嚮往和對商業社會貪婪本質的批評。同時,詩中提到的舜帝和商鞅,也反映了杜甫對理想政治和現實政治的思考,體現了他的政治理想和對當時社會的不滿。